《BBC》報導,中國電子巨擘華為在本周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手機Mate XT再次吸引全球關注。在中美科技戰持續延燒的當下,這款三折疊屏式的超高單價手機不僅搭載先進的技術,產品的推出立即再引爆華為是否已克服美國制裁的困境。

外媒轉述分析人士報導,華為選擇與美國蘋果IPHONE 16手機同一天發佈新機,足見華為似乎想與蘋果一較高下的意圖。

《BBC》報導,華為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電子巨擘,隨著打造自主科技生態體系(ecosystem)的完善,例如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HarmonyOS)技術不斷更新,推出許多高科技的智慧手機等,讓許多中國民族主義者及華為粉絲都樂觀地認定中國半導體業(至少在智慧型手機上)已突破美國這幾年來祭出的各種制裁。換言之,美國對中國的制裁似乎已經失效。

美國制裁 微降速華為創新力 但推展中國半導體自主力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指出,根據每年拆解百種電子產品的日本半導體調查企業TechanaLye東京中央區社長清水洋治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晶片的實力已經達到比台積電僅落後三年的水凖。據清水洋治分析,中國中芯國際以7奈米制程發揮與台積電5奈米相同的性能。華為去年推出的最新款智慧手機,其結論是,美國政府迄今的管制僅是「略微減慢中國的技術創新,但推動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生產」。

台灣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藍濤亞洲公司(FCC Partners)總裁黃齊元最近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亦呼應相似觀點並指出,華為已自製一套科技生態圈,美國的制裁加速華為研發的「在地化」,甚至還能自己研發出「類輝達」(Nvidia)的高階晶片,運用在產品上面。

不過,半導體研究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講師艾力克斯.卡普裏(Alex Capri)接受《BBC》採訪表示,當下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找到了有效規避華盛頓出口管制的方法,因為他們繼續獲得關鍵的外國技術,尤其是先進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

不過,《BBC》報導,卡普裏指出,目前還沒有壓倒性證據表明,華為擁有這些關鍵技術的完全本土供應鏈。他並解釋,華為在此時不能公開手機晶片及各種技術參數,「原因是華為自給自足的敘述,相當程度上宣傳美國出口管制的失敗,這給中國技術官僚提供了巨大的內外宣價值。」

但華為因此也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無法透露手機的技術細節。台灣「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告訴《BBC》說,現階段中國本土產業要「自主可控」仍有許多挑戰。劉佩真認為,若未來荷蘭芯片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正式停止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維修服務,恐再次衝擊對岸半導體製造端的發展進程。

美國制裁擴大華為 實質效果

《BBC》中文報導,劉佩真表示,若以公司市值達150億人民幣,曾被號稱是中國輝達(Nvidia)的重慶「象帝半導體」公司先前傳出大舉裁員重整,甚至一度被傳將清盤關閉,或是上海梧升電子科技集團也遭強制清算等,這些都是白宮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取得的成效。

上海半導體分析師李通宇也對《BBC》說,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OS系統的建立,其實尚不能證明美國對其的制裁是否還有效。他解釋說,原因是這款系統至今為止仍然沒有被正式推向全球市場,目前只在華為Mate 60的用戶上做了測試,而宣稱要搭載鴻蒙純血系統的Mate 70手機遲遲沒上市。

李通宇強調,手機硬件如果不想成為板磚一塊,便需要同軟件開發者的積極適配,「就如同蘋果現在最賺錢的不是賣手機,而是ios應用商店的軟件收費。」然而,他表示,鴻蒙系統和iOS系統、安卓(Android)系統完全不一樣,這讓很多軟件開發者很難在短時間適配出,和iOS系統的APP功能完全一致的APP產品。

李通宇,從表面上看,華為獲得很多開發者的適配,但實際上,這些適配的APP大多是測試(demo)版本,只有基礎核心功能,而沒有全部功能的遷移。因此,這對於華為生態本身有沒有真正的促進作用,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