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大廈林立的都市不僅有「熱島效應」,比周邊鄉村地區更熱,降雨量也更多。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尼約吉( Dev Niyogi)以及其團隊稍早發表其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口越多的城市,降雨量高於鄉村地區的差距也越大。他建議從事都市規劃的人員與相關部門應該嚴肅以對,防止城市洪水,並進一步將水引回含水層,為未來的農民補充地下水。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尼約吉教授等學者研究發現,都市降雨量大於鄉村的「這種現象無所不在」,但「影響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但就像我們對待熱島效應一樣,我們應該開始將城市降雨效應視為與城市化相關的一個特徵。」
城市之所以吸引雨水,有幾個原因。摩天大樓往往會減緩即將到來的風暴,從而排出降水。汽車廢氣和工廠污染會產生雲層,引發陣雨。混凝土和瀝青散發的熱量會引起大氣中更多的對流,從而導致降雨。
主筆這項研究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生隋欣欣(Xinxin Sui)指出,「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城市降雨異常。」
約尼吉將這種效應比喻為戳破一個大水氣球。 「城市正在用適當的不穩定性來刺激它。」
過去的研究表明,這種都市的濕島效應( urban wet island effect)存在於少數城市。例如,眾所周知,休士頓龐大的都會區導致 2017 年颶風「哈維」帶來的降雨和洪水更加嚴重。
尼約吉指出,隨著氣候變暖,這種現象在過去二十年幾乎倍增,研究人員將其部分歸因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氣溫的上升,因為溫暖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約尼吉 說:都市「不僅像灌滿水的氣球,而且現在是一個更大的氣球,裡面裝了更多的水。」
研究小組也發現,城市人口越多,城鄉降雨量差異就越大。
這些專家呼籲進行都市規劃時要特別留意防洪,並且應設法把水引回含水層,為未來的農民補充地下水。
尼約吉呼籲,「我們應該開始考慮綠色基礎設施來管理我們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