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財政惡化早已不再是新聞。各種因應政策層出不窮,有的暫停公共服務,有的拖延薪資發放,還有的試圖通過增加罰款或規費來補貼收入。甚至,各級政府開始要求出賣「資產」來還債,為此成立了所謂的「砸鍋賣鐵專班」。

最近,重慶璧山區成立砸鍋賣鐵專班的公文在網絡上廣泛流傳,而類似的措辭早已在其他地方政府的文件或工作報告中出現。

「砸鍋賣鐵」這一做法似乎是為了展現政府面對困境的「決心」和「非常規手段」,但問題來了,為什麼不直接賣鍋,而要砸了鍋再賣鐵?這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首先,「砸鍋賣鐵」反映出地方政府財政惡化的程度已遠遠超過帳面數字或外界所能想像的範圍。這個比喻本身就是形容財務上的絕境,當一個家庭迫不得已把最基本的生活物品──鍋──砸爛當廢鐵賣掉,換取現金的情形,已經是一種窘迫至極的自救方式。

其次,值得反思的是,中國上一次「砸鍋」是在什麼時候?可以追溯到毛澤東時期的大煉鋼運動。那時,為了實現超英趕美的目標,人民犧牲了自己的小鍋,參與大煉鋼鐵的集體行動,因為毛澤東提出「人民公社」的理念,宣稱人民不用自己的鍋,政府會負責讓大家吃飽。然而,這一運動的結果是,全國陷入更大的貧困,資源被耗盡,最終一無所有。

最後,「砸鍋賣鐵」更多的是政府官員的一種表面文章,用以表態。地方政府的資產,實際上在官員眼中等同於他們的「口袋資產」。直接出售這些資產能賣出好的價格,而砸爛成廢鐵就不值錢了,這樣就可以藉口資產賣不掉,保持資產在手,並且尋求中央更多的財政補助來償還債務。

不少中國網民質疑:「砸的是誰的鍋?賣給誰?賣的錢又落入誰的口袋?」從大煉鋼到如今的巨額債務,這一切決策都是共產黨高層的意志,人民的意見從來無需考慮。然而,網民們也不必太過當真,畢竟在中國官場,形式主義盛行,口號喊得響亮,話說得誠懇,但當真的涉及自身利益,官員們不會輕易妥協。債務危機是真實存在的,而其餘的,都只是一場演給上級領導看的戲。

中國92號令「砸鍋賣鐵令」。   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