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陳冠廷召開太空產業發展的國際座談會,匯聚來自台、美、日、法等國政府、學術界及產業界的專家與代表,共同探討台灣太空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此次座談會圍繞著三大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太空產業法律與政策框架的健全化、產業發展與市場挑戰,以及國際合作的增進。

陳冠廷表示,《太空發展法》已於2021年5月31日三讀通過,其中第14條明定政府有義務推動太空產業,為鼓勵民間投資、培育產業發展人才、營造在地產業生活圈、協助關聯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等目標精進提供法律依據。他強調,法律制度的健全不僅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更是台灣在全球太空產業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起維表示,目前太空中心與經濟部等單位的規劃雖然積極,但在時間有險、風險不明確的情況下多從國外購買衛星本體,建議政府要輔導台灣自造衛星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健全產業發展。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初期的計畫會希望讓產業界先累積經驗,才有實力去進行衛星自造的進程,太空中心的計畫會逐步檢討與更新,依據健全法制框架、完善產業布局、結合台灣自身優勢與布局全球市場等四大方向,持續壯大台灣太空產業。

座談會亦聚焦如何強化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與應對市場挑戰。陳冠廷指出,台灣目前已在AI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樞紐,是台灣在爭取全球太空產業市場中的重要資產,因此在展望未來的「太空時代」更應充分發揮這些既有的優勢。他舉例,未來嘉義將有無人機航太產業園區的開發計畫,國防航太計劃與太空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將為台灣的產業升級和區域均衡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他強調,台灣擁有強大的科技基礎,透過整合產、學的科研創新量能與國際合作,台灣有望在全球太空市場中站穩腳。與會專家和業界代表則針對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提出數項具體建議,期望政府能在政策和資源配置上加強支持,推升台灣在全球太空市場中的競爭力。

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指出,台灣目前產業主力在於衛星製造,其中以氣象衛星、遙測衛星與低軌通訊衛星較有發展潛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林德生進一步指出,台灣衛星產業目前面臨代工毛利低、缺乏實證場域、國際接軌程度不高,和專業人才稀少等挑戰,經濟部擬由零組件網系統整合終端發展、協助廠商取得終端設備履歷,以及爭取打入國際衛星營運市場,打造互惠共榮的台灣太空供應鏈。

而台灣大學無人載具研發設計中心的資深顧問蕭學文表示,政府需要提供水庫而非水龍頭,應設置太空產業的類主權基金,才有足夠資源去帶動整體產學各界在太空科技的研發與新創。雷神公司執行長孔祥宇認為台灣太空產業應有精準的目標,政府在扶持產業時需要考量到後續全球的市場需求,產業發展不該只有落實政策目標,也要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能力。

最後,座談會討論如何增進台灣太空產業的國際合作。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官陳玫芳表示,AIT近幾年來積極推動台灣的企業與學界赴美參展交流,明年預計也會有台美產官學在太空產業的交流活動,而美國亦有SelectUSA Tech計畫,鼓勵新創企業、小型公司拓展美國太空市場,建立起台美之間的市場連結。AIT商務官柯思遠(Christian Koschil)表示,美國與台灣未來能在高科技與太空產業持續交流,不管是在學界、產業與政府方面都期待能建立起深度的連結,強化台美之間的合作。

陳冠廷表示,希望能藉由此次國際座談會及國會交流的契機,透過立法院為台灣與美國、日本、法國的航太產業搭建更緊密的合作橋樑,汲取相關的成功經驗,也向世界展示台灣可成為值得信賴的夥伴。他亦表示,此次座談會成功匯集各界的建議,為台灣太空產業的未來發展梳理更清晰明確的方向。他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並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確保台灣在全球太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官柯思遠(Christian Koschil)出席立法委員陳冠廷召開太空產業發展的國際座談會。   圖:陳冠廷國會辦公室提供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陳冠廷召開太空產業發展的國際座談會。   圖:陳冠廷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