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裝備及其相關技術,是現代戰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提升己方的通訊效果,始終是世界各國於軍事領域持續探索和研究的一大課題。最近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

根據軍事專欄《海事先鋒》今(27)日的報導,中國科研團隊在一次水下通信測試中,以全新的數據編碼方式實現了在 30 公里外接收通訊信號。另外比起已有的水下極低頻無線電波通訊技術每分鐘只能傳輸幾個字元的信息量,中國成功測試的新型水下通訊系統很可能實現了向遠距離傳遞更多信息量的效果。

在以戰略核潛艇為主要平台的水下核打擊作戰中,活動於發射陣位海域附近的戰略核潛艇通常有兩種接收發射命令的方式,一是浮出水面接收命令,二是在水下接收命令。

前者的好處在於接收命令信息的效果較好,因無線電波在空氣中的傳遞會較為順利,潛艇可收到更加完整的命令信息。但浮出水面接收命令信息的行為也有兩大弊病,一是可能暴露潛艇行蹤,尤其是當潛艇附近有敵方反潛兵力存在的情況下,浮出水面無疑是個風險極大的操作,二是對命令信息的接收及時性不夠強,因為只要不浮出水面,潛艇就無法接收到命令信息。因此核打擊流程中,戰略核潛艇往往會因無法滿足「接令即射」的首輪核打擊需求,只能被用於二次或三次核打擊。

浮出水面的潛艇很容易招致敵方的反潛打擊。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

與浮出水面接收命令相比,水下接收命令信息的好處在於可大大增強核潛艇的隱蔽性,以及提高核潛艇對命令信息的接收效率和命令執行效率。但此舉也有不利之處,那就是現有的水下極低頻無線電波通訊裝備的作用距離較為有限,目前北約國家達到的水下通訊距離極限是 28 公里。

如果想對超出這一距離的水下潛艇發送命令信息,就需要在中途擁有可接力傳遞信息的裝備,如安裝有地面信號中繼系統的通訊站點、搭載有信號中繼系統的水面艦艇和空中的飛機等。不僅如此,極低頻無線電波通訊裝備雖然可有效穿透海水,但通訊效率很低,即單位時間內可傳遞的信息字元很少,無法向潛艇發出較長和較詳細的命令。

水下接收命令信息的好處在於可大大增強核潛艇的隱蔽性。圖為中國水下通信機。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

正因如此,如何讓距離更遠的潛艇在安全的水下環境準確接收到效率更高的通訊信息,一直是各軍事大國和電信業強國的努力方向之一。隨著中國成功測試新型水下通訊設備,解放軍潛艇部隊、尤其是重要的戰略核潛艇部隊有望大大提升核反擊效率,可在更遠的海域內快速接收發射命令並執行。

如果這一效率可與最高效的首輪核反擊手段,即陸基井射式洲際導彈相媲美,那由戰略核潛艇和陸基發射井共同執行的首輪核反擊,必將對敵國造成更大的毀傷效果,等於中國核反擊投射力度增長。

不僅是戰略核潛艇,在被視為海戰類武器新興發展方向的無人潛航器領域,中國新型水下通訊設備亦大有可為。得益於水下信息傳遞字元的增加,操作人員可對無人潛航器發送更加復雜的指令,從而讓無人潛航器完成各類更為精密的動作,此舉有望拓展無人潛航器可執行的任務類型。

在被視為海戰類武器新興發展方向的無人潛航器領域,中國新型水下通訊設備亦大有可為。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

中國近期的研究,使核反擊強度有望增長。圖為戰略核潛艇發射洲際導彈。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

在被視為海戰類武器新興發展方向的無人潛航器領域,中國新型水下通訊設備稱有大幅進展。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