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今天將舉行提早國會改選的第一輪投票,7月7日第二輪投票。極右派的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若過半,法國將進入總統與內閣總理不同黨派的「共治」(cohabitation)的狀態,屆時可能頻繁釋憲。如果沒有任何政黨或聯盟可以過半,則可能出現國會僵局。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稍早以〈法國準備投票,馬克宏有什麼選擇?〉為題,探討法國這次提早國會改選的可能發展。
馬克宏將任命誰為總理?
《德國之聲》的報導指出,法國現行憲法沒有規定總統該如何任命總理,但政治現實上法國總統必須顧慮國會多數。如果國民聯盟贏得國民議會多數席位,馬克宏將不得不任命該黨年僅28 歲的黨魁巴爾德拉 (Jordan Bardella) 為總理。
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的政治學教授史塔克( Hans Stark)表示,馬克宏別無選擇。 「馬克宏太虛弱了。他沒有太多迴旋餘地。」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聯盟黨魁巴爾德拉表態該黨組閣的前提是國會過半,否則無法實施其政治計畫。
「共治」如何運作?
一旦國民聯盟(或其他非馬克宏勢力)組閣,法國就將進入總統與內閣總理不同政黨的「共治」階段。
法國現行憲法下,第一次出現共治是在1986 年在社會黨總統密特朗 (Francois Mitterrand) 領導下國民議會選舉失敗後,密特朗任命保守派戴高樂派的席哈克(Gaullist Jacques Chirac)為總理,1993年又任命巴拉杜爾(Edouard Balladur)為總理。
1997年至2002年,席哈克總統也曾任命社會黨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擔任總理。
可以預見的是,兩個不同政黨之間的權力劃分會導致摩擦和複雜的決策過程。
憲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共治」該如何運作,因此透過這種安排執政的成功取決於總理和總統的合作程度。
共治政府的權力有多大?
雙首長制的法國,總統與總理都有權力。總統通常處理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而總理則負責內政。
但在共治情況下,總統職能暫時移交給總理。這意味著馬克宏將不再製定廣泛的政策路線,並且必須與政府分擔國際關係的任務。
在第一輪投票前不久,國民聯盟領袖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解釋了她的政黨如何看待權力劃分:「武裝部隊總司令是總統的榮譽頭銜,因為總理擁有控制韁繩的權力。」
國民聯盟若組成政府,在國內政策上也有深遠的迴旋餘地,但這些問題也可能導致總統和總理之間的權力鬥爭,正如1986年密特朗總統領導下的第一次「共治」時,公開宣布他不會簽署總理席哈克關於65家國有銀行、保險公司和工業企業重新私有化的政府法令。
雖然沒有總統簽署任何政府法令都不能生效,但這種拒絕只會推遲這樣的項目,而無法加以阻止。
馬克宏和巴爾德拉的合作效果如何?
史塔克預測,馬克宏拒絕國民聯盟計畫的部分政策,將意味著該黨可能會試圖「將馬克宏逼入絕境,直到他最終辭職」。
然而,全面抵制國民聯盟的施政也是不可想像的,這意味著馬克宏和巴爾德拉最終不得不合作。
馬克宏必須證明拒絕新政府計畫的合理性,這可能意味著他將更頻繁地呼籲憲法委員會在公開宣布之前檢查法律是否符合憲法。而國民聯盟的一些法案可能過不了關。
如果全國集會沒有贏得多數票怎麼辦?
史塔克認為巴爾德拉會兌現他的聲明,如果該黨未能獲得絕對多數,國民聯盟不會接管政府。
如果沒有其他陣營能夠形成多數,法國將陷入僵局。總統將無法再次簡單地解散議會,因為憲法規定了一年的等待期。
在馬克宏6月初解散的議會中,他的聯盟黨只擁有相對多數。他們擁有最多席位,但所獲選票不超過一半。因此,政府多次援引法國憲法第 49.3 條來強行制定其認為重要的法律。該條款允許政府無需在國民議會投票即可通過法律,除非在 24 小時內通過不信任動議。但這條憲法規定的爭議性很大,新的共治政府未必會動用。
什麼可以打破國會僵局?
迄今為止,各黨派尚未就如何應對沒有獲得多數席位的國民議會做出反應。
國民聯盟的勒龐先前曾表示,如果國會選舉沒有明顯獲勝者,她將支持提前舉行總統大選。但馬克宏仍然不能被迫辭職。他的總統任期到 2027 年為止,並表示在此之前他不會下台。這種僵局尚無明確的情景,很大程度取決於選舉後的政治動態。
原則上,任命一個無黨派專家政府也是可能的選項。但這個選項沒有歷史先例。
馬克宏還可以啟動法國憲法第16條,該條賦予總統在危機情況下擁有額外的權力,以確保國家的連續性。然後,他可以在沒有議會批准的情況下頒布法律和頒布法令。然而,法國專家史塔克並不認為第 16 條對總統來說是一個真正的選擇。
史塔克說:「我不明白他如何能將這種情況維持三年,直到下一次總統選舉。」 「這基本上意味著我們將處於永久性的危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