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武花大武花」是台南人逛夜市必背的七字真言,是台南人的日常,也是從小刻在腦海裡的印記。書篆家古耀華跳脫篆印藝術總離不開的古典文學,融入在地常民生活,將「大大武花大武花」化身為篆印作品,成為台南夜市最深刻的文化印記。

古耀華表示,對於「大大武花大武花」這七字順口溜,外地人初聞,也許完全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但對台南人來說,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大」是大東夜市,「武」是武聖夜市,「花」是花園夜市,「大大武花大武花」其實就是台南夜市文化的「七字真言」,代表的是一週之中三處夜市的營業時序。

他說,台南是他的半個故鄉,母親出生於台南白河,她青年時期也多在台南、高雄渡過。長大後,因為長輩多已不在,而兄弟姐妹也多北遷,母親便很少回台南。但每回和子女聊到台南,她總會憶想台南的種種傳統美食,感覺美食已成為她與故鄉最美、最深的連結。

古耀華曾於2020年應國父紀念館之委託,策畫一檔展於台南市美術館,名為「藝述南臺」的國館典藏作品展,當時也因母親一直希望能再回台南走走,便安排了幾天的家族台南旅遊行程,而這趟旅程也成為與母親最後一次同遊台南的回憶。

關於此次創作緣起,他說,近來AI當道,全球AI科技龍頭公司執行長黃仁勳的幾次返台,除了台北豬腳名店「富霸王」是必訪的美食名店,夜市美食也是他極力推薦的。面對此一現象,曾見不少人對此感到憂心,憂的是曾幾何時,竟然只剩下夜市文化足以代表台灣,彷彿除了「吃食」之外,台灣似乎再無可堪一題的特色與文化。「故宮、夜市、台積電」似已成為現下國際之間對台灣最有印象的「台灣三寶」。

但古耀華認為,或許沒什麼好與不好的問題,也許就是如實呈現了當下的景況,況且「民以食為天」,飲饌文化本就極其重要,只是每個人想望的境界不同罷了。記得當兵的那兩年,每回自部隊返家的第一時間,他總會放下行囊,趕往新莊幾處熱鬧的夜市走去,總覺得休假返家就應該如此,一人閑步夜市之中,不與人攀聊,除了吃,倒也沒有其他的玩樂消費,但單單徒步漫行於幾處夜市之間,便要耗去3、4個小時,回家之後,正好梳洗入眠。這樣的休假首夜形態,對他已經成為一種儀式。

「其實台灣各地知名的夜市不少,基本上除了地方特色美食外,也真是大同小異,但不得不承認,夜市的存在,確實是許多市井小民的共同回憶。」古耀華說,明宗書法藝術館總監陳明德老師在黃仁勳來台時,應時書寫了「TAIWAN」的英文書法,並將「AI」二字以朱紅突出書寫,以別於其它字母的墨色。臉書發表翌日,便上了新聞。黃仁勳後來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AI」早就內含於「TAIWAN」的英文之中,不知是巧合,抑或陳老師的巧思為其所見,恐怕也只能求教於黃仁勳本人了。

近日,陳明德老師提及何不將「大大武花大武花」這代表台南夜市文化的「七字真言」化為篆刻作品,他當下應諾。因為他的創作也常常游走於「正經」與「不正經」之間,有時擇句入印,也未必要如古代文人,處處求雅,貼近常民生活的題材,或許也有另一種力量。

古耀華強調,篆印完「大大武花大武花」作品後,再觀「台南市徽」,查其原始意象,除了「南」字造型外,也隱含了「以人為大」的概念,同時融入台南的建築、文化、歷史元素。當時的設計原本便已暗藏的「大」字意象,讓他感覺這「七字真言」似乎也和「市徽」產生了巧妙連結。而武聖夜市現址未來可能另有其他開發計畫,若是成真,那這「七字真言」恐怕也將成「絕響」,只能深埋市民和遊客的記憶之中了。

「大大武花大武花」是台南人逛夜市必背的七字真言,書篆家古耀華跳脫篆印藝術總離不開的古典文學,融入在地常民生活,將「大大武花大武花」化身為篆印作品,成為台南夜市最深刻的文化印記。   圖:黃博郎/攝

「大大武花大武花」是台南人逛夜市必背的七字真言,書篆家古耀華跳脫篆印藝術總離不開的古典文學,融入在地常民生活,將「大大武花大武花」化身為篆印作品,成為台南夜市最深刻的文化印記。   圖:黃博郎/攝

「台南市徽」除了「南」字造型外,也隱含了「以人為大」的概念,同時融入台南的建築、文化、歷史元素。當時的設計暗藏「大」字意象,似乎也和夜市的「七字真言」產生了巧妙連結。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