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會忙得不得了。」代工大廠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親自主持今(14)日的股東大會,並對股東直言,因應「AI」世代來臨,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持續建立與擴張AI資料中心、增加相關訂單,可望帶動集團今年的獲利與配息。

觀察廣達近五年的每股盈餘(EPS),2019年僅4.14元、2020年為6.57元、2021年為8.73元。2022年,即便受到聯準會升息衝擊,EPS也僅小幅下滑,來到7.51元。

到了去年,「生成式AI」相關應用需求爆發,廣達成功搶搭AI伺服器浪潮商機,帶動獲利明顯提升。營收約1.09兆元,雖比2022年的1.28兆元下滑,但因產品結構調整及成本控制得當,去年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分別為7.8%、4%、3.7%,都比2022年大幅成長。其中,毛利寫下848.88億元新高,年增19.7%,EPS繳出了10.29元的,數字為近五年來最高。

近日,全球最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亞馬遜(Amazon)宣布,要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旗下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未來15年內也要在台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資料中心。目前,還有微軟、Google在台布局。

林百里表示,CSP業者持續建立資料中心用於開發「生成式AI」,且出現越來越多的多語言模型,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大、小模型。目前,ChatGPT 4.0已有版本,其功能為生成文字,未來將走向圖像,甚至有更大的應用,也可望帶動廣達的盈利增長。

「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參與未來,我們主張超前研發。」林百里明確訂定廣達的戰略。他提到,每年要推出新的筆電機型,AI伺服器也每兩年就更新下一代、車用AI電腦則是每三年換新的世代...如此多元的新產品要問世,都會激勵廣達的業績成長、研發費用增加。他坦言,廣達原本是一家做電腦的公司,過去重點擺在製造技術突破,對應用沒太多投入,但現在一步一腳印,要逐步做到做好。

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提到,今年初市場看好AI電腦會很流行,但實際上是否那麼快成熟,廣達很審慎觀察。前期可能以企業端應用較多,消費者端很難有大量的成熟軟體,等到市場上的應用越來越豐富,才有機會成長,如果AI電腦價格能降到目前一半,市場需求將大幅增加。

先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參觀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第一站即到訪公司旗下雲達,並大讚廣達集團是輝達合作超過20年的「親密夥伴」。而與黃仁勳好交情的林百里被問到有沒有投資輝達?他笑說,「自己不是巴菲特、不太懂操作股票,我只是個聰明一點的工程師,若知道要投資的話,我早就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