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 20 日上任,有人擔心中國和台灣之間沖突的風險將擴大。美國華盛頓的專家分析稱,中國即使不打仗,也能夠「接收」台灣。通過模擬得出的結論是,通過反復進行低強度的威脅,能在台灣內部傳播「安全親中勝於危險反中」的輿論,用引導美台關系惡化的戰略,有效地控制台灣。

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和美國戰爭研究所(ISW)公布最新分析。的報告顯示,中國的最終目標是與台灣簽署所謂的「和平協定」,組成「兩岸和平委員會」等政治機構,事實上取得台灣的支配權。

報告預測稱,中國將分四個階段實施「不戰統治台灣」的戰略。提出了從賴清德就任總統的 2024 年 5 月到下屆總統選舉的 2028 年,旨在中國實際控制台灣的虛擬方案,內容如下。

第一階段是截止明年年底,中國通過封鎖台灣周邊的航空和船舶航線、切斷海底電纜、電子戰等方式,製造台灣社會的不安感。報告說:「(受中國干擾)無法使用幹凈的自來水或能源突然中斷,可能會讓台灣社會動搖,政府的支持率可能會下降。」其目標是形成輿論,認為賴清德的反華路線惹怒了中國,加大了台灣居民的風險。

第二階段是干擾美台關系。美國在與中國發生貿易糾紛的過程中,最近與台灣走得更近,該階段的目的是散布台灣周邊的混亂是因為美國而不是中國的輿論,放大台灣內部的反美情緒。報告稱,中國會動用中國企業擁有的有 1.7 億美國國民使用 TikTok 等社交媒體,擴大以「盡量少介入別國矛盾」為外交基調的孤立主義氛圍。孤立主義與今年 11 月作為共和黨候選人參加美國總統選舉的前總統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基調一脈相承。

第三階段是在逐步加大海上封鎖等軍事威脅力度的同時,在台灣內部擴散「通過與中國友好實現和平」的輿論。報告預計:「在此過程中,為了不讓韓日等周邊國家在意台灣的問題,中國可能引導北韓進行核試驗和局部挑釁等。」

報告的結論是,經過這一過程後,台灣和美國等國的輿論會認為「台灣最好與中國和平相處」,再通過最後的第四階段簽署和平協定,組成和平委員會,完成「支配體制」。中國在 1997 年香港回歸後,一度承諾保障「一國兩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但最終用鎮壓自由媒體等方式消除了香港的自由民主主義,有預測認為,台灣也很可能經歷類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