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決賽入圍名單揭曉,高雄市表現亮眼,從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161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包括去年奪得國中組第一名的明華國中,以及中正高工、大榮中學、三民家商與旗山農工均闖進技術型高中組決賽,6月29日將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行決賽與頒獎典禮。

今年競賽入圍前10強最多的縣市依次為高雄市、新北、臺北、桃園與臺中;高雄市不但參賽作品與隊伍最多,入圍決賽隊伍也是最多,除了技高組4所學校,其中國小組新莊國小、國中組明華國中,以及教師組大榮中學、龍華國小都進入決賽;明華國中去年奪得國中組第一名,今年以最高票數入圍決賽,作品「摺摺稱奇—探討三浦方塊的隔熱效果」,是學生發現夏季南部相當炎熱,因此驗證找出最佳的隔熱方式與建材,能有效阻隔熱能,達到綠能減碳環境永續。

此外,今年全國各參賽隊伍研究主題普遍與生活化及時事相關。入圍國小組決賽的新莊國小發現戶外教學與同學搭乘捷運時,車輛啟動時同學很容易失去重心或摔倒,因此以「打破慣力」為研究內容,從車輛啟動的速度與人體不同的重量,希望找到失去重心的原因;這項研究學生們以人偶經過各種不同條件測試,從中找到不同答案,研究相當有趣打入決賽。

作品研究「探討飛機起飛角度」,降低飛機失速發生的危險,大榮中學與三民信家商合作從手擲機做為驗證,以飛機起飛與降落的過程,以「康達效應」求證飛機起飛的速度、角度,來找到飛機可能失速現象減少危險,這項作品讓2校晉級決賽。

此外,中正高工有2項作品打入決賽,其中一項作品『沒「油」你不行-超級抗旱的台灣油芒』,學生們經過多次研究與驗證,從被視為「超級未來食物」的台灣油芒,發現在極端氣候下耐乾旱、耐鹽且不怕淹水。對於台灣而言,近幾年來面對多次的缺水事件,學生研究以「台灣油芒」的逆境能力,要為未來可能的糧食危機找到一條生路,也入圍決賽。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的2024年「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競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等為主辦單位,目的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愛好者、傳播者與轉譯者。

「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共分六組,分別為國小、國中、普高、技高、教師與大專社會組,今年共有來自海內外1069隊伍報名,917隊完成繳件,總繳件率為86%,共累計2056位參賽者,繳件率比去年更亮眼,可見競賽已深植學校師生與社會大眾,成為一個推廣科學教育的品牌。海外地區有26隊報名參賽,包含大陸地區、澳門、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參賽人數最多的前六個縣市分別為高雄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與臺南市屏東縣。

初賽評審長黃琴扉教授表示,競賽主要目的是推廣科學普及教育,由於屬於國際級競賽,今年度開放英文投件,並鼓勵跨國隊伍合作參賽,且海外作品繳件率高達100%。海外地區作品水準普遍相當高,高中組的澳門培正中學與馬來西亞學校獲得決賽晉級,馬來西亞巴生興華中學有2件參賽,皆進入前10強,今年離島學校金門縣金湖鎮柏村國小獲得佳作實屬不易。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高雄市於2014年起致力協助推廣競賽,迄今已10餘年,今年高雄市不僅報名數最多,得獎數也是最多,生活中有許多大家習以為常的事件或現象,希望參賽者能多提出質疑、訂出假設、收集與分析數據、驗證假設、重複驗證、同儕討論、獲得結論、遷移應用,以同儕的角度理解科學生活議題,培養全民科學的敘事與創作能力。

競賽執行長蔣振宇表示,今年參賽的領域以生物、物理、化學及生活科技領域為主,女性參賽者比例逐年增加,今年女性參賽比率更擴大為52%,促進女性參與科學探究的成效又邁進入新的里程碑。迄今競賽已經邁入11週年,今年作品數量共有1611件,11年來所有作品皆放置於國網中心,迄今累積近1萬1000餘件的科普作品,提供學子與民眾上網瀏覽與學習,協助科普教育推廣。

去年國中組第一名的明華國中,今年再度闖進決賽。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新莊國小以「打破慣力」為研究內容,希望找到失去重心的原因。希望找到捷運起動時剩客失去重心的原因。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