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總統賴清德今天(20日)宣示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與前幾任的經驗不同,賴清德從同政黨的蔡英文手中接棒執政,很多不太好做的政策都得自己吞下,沒辦法「推給」前任;加上國會朝小野大紛爭不斷,賴清德未來4年的日子「未必好過」。日子不好過還是得過,賴清德要面臨的難題非常多,筆者「野人獻曝」提醒賴政府,有一難解的必考題,必須思考怎解或策略上減低失分。這必考題就是吵了很久的國軍員額不足問題。
在美中大國博弈狀況下,台灣成了重要的籌碼。蔡英文執政8年,在國防議題上相當能「掌握機會,敢於決斷」,不含額外的特別預算,國防預算從2016年的3200億增長1.89倍到6068億,致力於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等等;美國也很「幫忙」,8年當中至少宣布25筆軍售,從天上飛的F-16V、MQ-9B,到地上跑的M1A2T、火山車載布雷系統,還有長程火力愛國者三型、海馬斯多管火箭和SLAM-ER距外陸攻飛彈等等,拜登政府更在3月的「2024會計年度綜合撥款法」中,明文提供台灣不少於3億美元「對外軍事融資」(FMF)無償軍援。看起來武器方面不虞匱乏,但曝露的下一個問題是「誰來操作」?
在美方的強烈「建議」之下,蔡英文前總統在2022年12月28日宣布:從2024年起,2005年(94年次)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義務役期從現有4個月改為1年。國防部依此做了道數學題,表示2024年首波徵集入營服一年役期的役男約9100餘人,1年役期人數將逐年增加,4個月軍事訓練人數則逐年減少;到2029年時,1年制役期徵集人數將達5萬3600餘人,表示志願役加義務役的國軍員額數將到達26萬8600人。但為了1年期義務役到底會撥補到主戰部隊還是守備部隊問題,前行政院長陳建仁嚴詞批評媒體報導不實,表示義務役兵源雖會按照個人的專業及志願來參加主戰部隊服役,但其他多是以守備部隊為主,強調主戰部隊現有的募兵實現率平均都達到八成以上,希望以「招募」和「留用」的方式,充實主戰部隊兵源。依國防部規畫,主戰部隊以志願役官兵為主,守備部隊以義務役官兵為主,可分發本、外島及中樞防衛等,負責灘岸與重要基礎設施防護,例如油電設施與台積電。但立法院預算中心「113年國防部預算評估報告」顯示,戰力核心的志願役人數在2021年底達最高16萬4884人後不斷遞減,跌至2023年6月底的15萬5218人,創下2018年以來新低紀錄;依「113年國防部預算書」,志願役士官兵共減少5142人,更突顯主戰部隊「編現比」不到八成的窘境。大家應該都可理解,包括空軍戰機飛行、修護;海軍艦艇輪機、航海;陸軍裝甲、空騎等專長特殊單位,都需要志願役官士長期投入才能有效發揮戰力;因此,無論就武器使用與作戰經驗而言,志願役人員短少的損害,都不是這些1年期義務役男可以彌補。換句話說,即使國軍採購新戰艦、新戰機、新戰車與大砲,一旦開戰卻得面臨沒有充足且訓練有素的軍人操作裝備,部隊將構成嚴重的戰力缺口。
不管是志願役招募困難或是義務役役期延長問題,政治人物毫無意外一定會歸咎於「少子化」,這個一時半刻無法解決的全球通病。而事實上,筆者認為還潛藏著軍人社會地位低落、形象不佳的問題。從早年詬病的18%終身俸,到近年因認同問題指責的退將赴陸問題,早已形塑「有事軍人幹(執行),沒事幹(訐譙)軍人」的樣貌。少數軍人本職學能不足,卻在退伍之後搖身變為網紅,攔截率210%、東西漢對立、包青天鍘龐統,「竹篙裝菜刀」笑話不斷,更是損傷軍人形象;加上部份媒體「軍盲」,倚著「政治正確」胡說八道,忽視戰爭本質、夜郎自大,什麼「信號彈『脈衝』把無人機照相功能燒毀掉」、「陸戰隊蛙人『克難周』訓練照片太過殘忍會影響募兵成效」等等;其他包括女輔導長、男海龍蛙兵轉行加入特殊產業的消息,都是對軍人專業的挑戰與傷害。5月申報綜所稅有則報導:《台大高材生批「納稅養國軍水蛭」!阿兵哥PO稅單打臉:繳得少就閉嘴》,前半段是自稱台大畢業在半導體業就職的知識人才罵軍中生活是「被一堆高中畢業的8+9低能兒志願役差使做事」,直接顯示對軍人的鄙視;後半段講有現役軍人貼出報稅單表示:「當兵不兼差,『靠股息分紅』,這三年年收都過兩百萬」,間接描述軍人炒股,完全無助於軍人形象提升。
為了解決兵員短少問題,「科技」是最新的救贖。無人載具、動力輔助裝具、遠程火砲、自動化系統都是被用來填補兵力缺口,希望能以一擋十、以一擋百。筆者要點出其中的問題是不管科技如何先進,「人」永遠是戰場勝負的關鍵,除了人數之外,人力素質更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特別是體能、智力以及應變能力。上一段最末所提台大高材生部份是不當的學歷傲慢,但很難駁斥的是各級軍事院校招生的錄取分數的確存在相當的差距;而部隊的封閉環境,使得一般士官兵不會在面對狀況時靈活應變、創新,比方在台灣可能很難會有士兵去改裝無人機對裝甲車攻擊投彈;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甚至不做不錯的軍中文化束縛下,割草、刷油漆成了最安全的選項。只是先進的武器裝備不僅是按個按鍵而已,譬如防空飛彈攔截,從雷達接觸、識別、計算彈道,雖然有電腦輔助,但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協助判斷,而且在分秒必爭的狀況下,承受的生理、心理壓力都相當沉重。如何協助現役軍人提升專業能力,也是確保戰力的重要關鍵。
在來自中國的威脅日漸增強、台灣迫切需要加強應對之際,台灣軍隊面臨台灣人口增長減速、兵員來源日漸稀缺的壓力。這是賴政府無法迴避的「必考題」,而且不是增加國防預算或購買更多的武器就能解決。戰爭的遂行,靠的是人,人才是成敗關鍵因素,筆者只能不厭其煩再說一遍:充足的、專業人力加上務實訓練、優良裝備是判斷部隊戰力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