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銷售速度未如預期中的快,歐洲港口當前堆積成山的進口車輛,彷彿成了「停車場」或作為倉庫使用般。歐洲業界高層表示,中國電動車(EV)「產能過剩」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因之一,甚至有部分中國品牌車輛已在當地停留達 18 個月之久。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歐洲港口現成為進口車倉庫的主因,包括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面臨的銷售放緩和物流瓶頸。其中的物流問題,則出於缺乏司機和運輸車輛的設備,因為有部分公司在未安排後續運輸的情況下,即預訂了運輸船位。

知情人士解釋,「缺乏後續運輸卡車」是非常普遍的問題。他補充說,許多卡車已遭特斯拉(Tesla)訂走。

一些汽車業高層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洲銷售的速度沒有他們預期的那麼快,這也是導致該地區港口供過於求的一個重要原因。

報導指,許多自運輸船上卸下的中國電動車只是停留在港口,直到出售給經銷商或用戶,部分中國車甚至已在歐洲港口停留長達 18 個月。

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較上年成長 58%,汽車市場預期將發生重大重塑。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包括電動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和氫能車的主要出口地包括比利時、英國、德國和荷蘭。

許多中國集團正在歐洲組建團隊,並應對物流挑戰。作為當地市場的新秀,他們努力尋找運輸公司來優先處理訂單。

「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秘書長崔東樹承認,對中國電動車品牌而言,歐洲市場的內陸運輸很困難。他強調品牌須改善售後服務及「遊擊戰式」的汽車出口,因為這將使中國品牌陷入不利的境地。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上週在巴黎主持歐中資電動車企業圓桌會時表示,中國電車企業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批評美歐「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歐洲港口現成為進口車倉庫的主因,包括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面臨的銷售放緩和物流瓶頸。   圖:取自「X」@EstherKokke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