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1月13日舉行,隨著投票日接近,各政黨候選人也盡力推出有關降低年輕人負擔與增加年長者福利的政見。不可否認,選舉政見能否實現或變成俗稱的「芭樂票」,與一個國家的財政是否健全有很大的關係。一個財政不穩定的國家通常沒有餘裕的資源去關心人民的福利,這是因為任何的福利政策都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這些國家的選民也不會相信候選人所提出來的福利政見,反而會期待有關改善國家財政的政見。換句話說,候選人所提出可以降低生活負擔與提升社會福利的相關政見是否可信,有健全穩定的國家財政應是重要的前提。

有好的財政制度才可以提供政見「可信」的基礎

就財政收入而言,雖然目前各個總統參選人的支持度有所差異,但在目前各政黨候選人均具有一定支持者的情況下,一來顯示政黨對目前國家的財政健全程度的肯定,二來也顯示各政黨支持者相信這些政見在未來自己偏好的候選人當選後是可以被執行的。事實上,近年來我國財政的實際收入均大於財政部原本的預估,雖然許多輿論將財政稅收的實際收入大於預算數「誤解」為超徵人民稅收,因而引發許多國會議員在今年初提出普發現金的要求,但是,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帶動了財政稅收的增加是不爭的事實。

經濟結構與財政收入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就經濟結構與財政收入而言,重要的轉變包含2018年美中經貿關係改變所帶動的全球供應鏈移轉與台商回台投資,以及Covid-19疫情下的台灣科技產業仍可以有安全的生產環境與穩定出口所致。整體經濟結構改變與財政收入所形成的良性循環,也是近兩年惠譽、穆迪及標準普爾等三大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調升我國信用評等以及給予正向評價的主因。根據財政部的公開資料顯示,中央政府長期債務比率由2016年的33%降至2023年11月底27.2%,距法定債限40.6%有更大的舉債空間,這也讓未來的執政者有更的大財政空間可以來推動國家重要政策。

根據本月的財政部賦稅收入統計資料顯示,儘管主計總處在11月下修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至1.42%,我國累計1至11月的賦稅實徵淨額3兆2,8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080億元( 6.8%)。換言之,我國並未因為今年經濟成長率的下修而導致賦稅實徵淨額減少,這也說明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與財政收支均要有良好管理的重要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只是付錢的人不一樣

再者,一個國家有健全的財政時,雖然可以幫助政黨參選人的政策可執行性,但是,並不表示候選人可以亂開選舉支票。若參選人所提出的政見並未有穩定的財源,則傷害國家財政的結果仍是由全民負擔。目前有許多政見都是希望可以降低青年的就學、租屋與購屋負擔,但是,讓青年的負擔歸零,並非就表示政策沒有代價,這是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購屋與學貸政策為例,均牽涉金融仲介的問題,在政府補助下,債務人的負擔可以短期減少,債權人(金融業)也沒有損失,但債權人承擔的風險是會進一步增加的。換言之,一群人的受益的代價可能是其他群體的負擔增加。

最後,若政策收益者剛好也是受害群體的受雇勞工,則這樣的政策白忙一場事小,造成實質損害事大。當一間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只想花錢討好員工,卻對公司的經營沒有方向時,投資人應該不會選擇成為這類型公司的股東。因此,當候選人在提出降低生活負擔的政策時,除了不應該與自己所強調的財政健全有所扞格外,更應該考慮是否已對另一群體產生傷害。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