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三組總統候選人的選情分析,最後影響勝選的重要關鍵因素是什麼?民進黨前副祕書長、現任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表示,從各項民調分析,基本上他認為最後影響勝選的關鍵因素應該有幾個因素,首先,在外部的關係,台灣總統大選是國際矚目的選舉,這次美國與中國,都有節制互相保持平衡的態度,並未出現「核爆級」的影響。在內部方面,三角督的情況下,在藍白合破局的情況下,要操作柯文哲20%的民意支持度棄保導向藍綠陣營,事實上並不容易。
林宜正現任是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及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他曾經是民進黨最年輕的組織部主任、民進黨前副祕書長也參予操盤黨內多次大型選舉以及主持柯文哲首度台北市長選舉組織部分。
他接受新頭殼獨家專訪時表示,台灣總統大選,受到外部因素影響是相當直接而巨大的,這一次美、中兩國對於台灣總統大選,在之前APEC會議召開時,美總統拜登直接向習近平表示,希望中國這一次不要介入台灣的總統大選。
但美、中雙方關注對方在這一次台灣總統大選裡,是否有過分介選,事實上,介選本身都有存在,美中表示出態度,本身就是一種介選。簡單講,美中在這一次台灣總統大選互相保持恐怖平衡的狀態,以此和上一屆總統大選相比,類似上次大選的那種核爆級的外部因素,其可能性降低了。
他表示,2020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台談話,提出「一國兩制」方案,當然衝激起台灣人的危機感,再加上又有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香港的反送中的運動,讓台灣人的即視感,好像看到香港,就想到台灣,看到今天的香港,會想到明日的台灣。所以那個時候,激起台灣多數選民認為,一定要在總統大選表現出台灣的意志,這就是「抗中保台」意識,台灣不願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接受中國提出所謂的「一國兩制」,就是他形容的核爆擊的影響因素。
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到目前為止,離選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中國的介選還是會持續存在,舉例而言,包括ECFA早收清單裡面,用所謂貿易壁壘的理由或藉口,試圖利用兩岸經貿互動影響台灣的總統大選,這個都還是進行式的,但是此一衝擊不像他說的那種核爆擊,因為大家有所準備,知道它會怎麼做,因此也會採取一些必要的因應措施。
林宜正說,在內部方面,在三腳督局面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居於一個穩定而脆弱的領先,國民黨在藍白合破局後觸底反彈,原來支持國民黨的藍軍可以說高比例的回流,如果從民調來看幾乎達9成5的比例,這就是他說的「觸底反彈」。
而柯文哲支持者以對現實政治不滿的人為主,尤其以年輕世代在20到40歲這個群體。根據民調區間顯示大概在15%至20%移動變化。他表示,國民黨一直想操作「棄保」,所謂「棄保」到目前為止,柯文哲的支持者其黏著度相當高,所以國民黨想要藉由「下架民進黨」,呼籲非綠選民支持「侯康配」,但其實這樣的操作到目前是不成功的,因為柯文哲白色選民黏著度相當高。
他強調,影響總統大選的關鍵因素,在外部因素今年可能不會有核爆級影響,內部因素,在三腳督情況下,不會有完全的棄保,剩下就是選民覺得哪一位候選人會帶給他安定感,或者會產生信賴或信心,因此到投票前,這三組候選人都在展現足以讓選民放心、有信心的選舉動作。
他認為這樣的意向,到最後會影響所謂的中間選票,因此目前不管是賴清德或是侯友宜、柯文哲都是在展現他們能夠讓中間選民能夠有信心,然後放心的把台灣交給他,是要那種FU,每個候選人都努力在營造,並展現自己具有讓選民安心,讓選民有信心特質與能力。三組候選人都在爭取中間選民支持,因為目前有政黨屬性的選票,其表態率已經相當高。原來支持綠營的,支持賴清德表態綠達9成5上下,同樣國民黨支持者支持侯友宜也有9成多,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支持支持柯文哲分別有8成5和8成7,還不到9成,但此一比例都算相當高了,剩下就是自認為沒有政黨屬性的中間選民。
中間選民比例在台灣的選舉,大概有20至30%,中間選民的特質,其表態後也可能再改變比較高。舉例,中間選民可能投票前2個月,其態度是支持A,到投票前一個月,候選人的主張,也可能改變他支持B。
他也舉例,就像年輕世代,大家認為說年輕人為什麼是關鍵?因為年輕人在每一次選舉,其決定投票都有不同的因素,這就是不同於政黨屬性的選民。
所以他想到投票前已經不到1個月的時間,三組候選人要做的第一個是鞏固他原有的支持者,透過各種大型的造勢,然後候選人很密集的與他的支持群眾做直接的互動,藉此鞏固現有的支持者,並激發他們的投票率,這是目前民進黨、國民黨都全力在做的,民眾黨也希望有這個部分的展現,但畢竟其組織基礎,相較民進黨、國民黨是有落差的,所以柯文哲會著重在他擅長的空戰上,目的還是要鞏固他的支持者。
柯文哲自比民眾黨就是像是耶穌會那樣的組織,要有中心思想、要有信仰、要有奉獻的精神,所以他為了更凝聚鞏固他的支持者,以免被棄保,所以用非常宗教式的方式來與他的支持者互動。
林宜正研判,目前柯文哲的目標,就是要保二,就是他保有至少2成的這個選票,據此拿到不分區8席左右,這是柯文哲比較務實的目標。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 圖:朱蒲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