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一女國文老師好發議論的事件引發輿論關注,此言一出自然引發兩極化的討論,許多藍營的政治人物與媒體人隨即聲援這位女士的發言,這些人振振有詞甚至高舉廉價的道德旗幟,什麼民族靈魂、文學素養、人格品質、修身養性、數典忘祖的訴求全都搬上檯面。對他們而言,這不只是文言文的表現形式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符號與價值認同,那套就有系統牽扯廣泛的身分、權力還有話語權。

但明眼人都明白,這種「中國中心」與「儒家道統」的黨國意識形態一直陰魂不散,長期存在台灣內部,只是遇到選舉年時就會間歇性的發作,箇中有無其他政治因素,相信理性人都有判斷能力。

為什麼這群人深陷其中且樂此不疲?這就和傳統黨國體制壟斷、文化霸權的形式息息相關,特別在所謂儒家思想的排他性與政治神話,兩者之間緊密結合而且互為因果。

首先,黨國識型態往往透過儒家思想的等級結構,將價值簡化成「是非」、「忠奸」、「善惡」的絕對化思考,因此潛在性構成區別「我與非我」的政治符號化的性質。換言之,壟斷了道德詮釋權,就可將自身列於語境上的制高點,置於「是、忠、善」的正面地位,將異己置於「非、奸、惡」的反派角色。

國民黨向來以「漢賊不兩立」的立場與「精英者」自居,對其挑戰者或異己者冠以「匪寇」、「亂臣」、「忤逆」、「賤民」、「民粹」等負面符號,這體現在「國共內戰—共匪」、「黨外勢力—三合一敵人」、「公民社會—民粹」、「民進黨-邪惡」、「白話文-庸俗」的內在邏輯。

此外,儒家思想的本質具有鮮明的「等級」與「父權主義」或「家長制」的色彩,為其威權領導、組織控制、社會資源分配的塑造正當性基礎。在典型的儒家思想中常有類似的內容,甚麼君臣父子兄弟就出自於這種手法,走過威權時期的人自然聯想到什麼「領袖遺囑」、「禮義廉恥」或「青年守則」、就是典型的手法。

其次就是炮製而來的政治神話。為了進一步前述道德二元論運作在政治社會化過程,因此必須經由神格化的政治加工,樹立典範加以推廣學習,除維繫其統治正當性、製造領導人高瞻遠矚憂國憂民的形象外,自然也把對立面列為絕對負面教材。

在新的社會集體意識與公民社會崛起後,直接反噬國民黨長久經營的意識形態體系。他們無法和新的價值典範與時俱進,因此只能拼命擁抱自己熟悉的這塊,在他們眼中沒有所謂保守封建、或復辟守舊,任何挑戰這套自我認同的新典範他們一律視為洪水猛獸或牛鬼蛇神。白話文的爭議,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換另一個角度思考,若學生真對古文國學文言文有興趣,未來應該就讀中文系才是,寫了一手八股駢體文,並不會提升學生的文筆與寫字能力,更與國民素質或公民素養沒有直接關聯。

最後也和大家分享大學時最莫名其妙的幾件事,本校校長除了要求同學以班為單位參加點名升旗典禮,若不參加校規處置;每逢蔣介石誕辰與忌日還要上演嗚呼哀哉呼天搶地的劇情;此外,學校更要求大一必修國文考古文全篇默寫,我永遠記得文章是《莊子·秋水》。不客氣地說,這究竟是教育還是黨國的政治社會工程,答案不言而諭。

補充一下,我一直認為大一必修的是邏輯理則學、文書寫作教學這類課程,與其背誦這些不切實際脫離現實的文章,不如讓我們的孩子頭腦更清楚、寫字更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