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吳婉君日前多次傳出秘戀趙駿亞,但雙方都不承認,直到今年3月爆出遭到家暴,遭到男方掐脖、痛毆,滿身是傷提告並聲請保護令,但近日再傳出雙方復合還甜蜜出遊,疑似復合。對此,台安醫院精神科醫師許正典指出許多時候,施暴者為了維持關係,會用很多說法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不過許醫師也提醒,當一段關係已經出現暴力,受害者會走到申請保護令這一步,通常已經身心俱疲,真的撐不下去了。許醫師強調,如果施暴者沒有真心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也沒有長出同理心,那麼未來要改變其實很困難。
但在上述爭議案件中,同時可以看到保護令不是聲請人抒發情緒之用,保護令制度必須避免成為聲請人發狠、發洩情緒對付他人之工具。每年台灣法院保護令審理件數超過兩萬六千多件,家事法官的工作負荷量已過大。
在2024年已出現法官不滿浪費司法資源,判決書上勸看身心科之歷史案例。法官在裁定書中指出,聲請人此前也曾針對類似事件提出過相同的異議,但均被駁回。法官再度駁回廖的異議,並在判決中措辭強硬地指出,聲請人多次無理由地利用法律程序發洩情緒,浪費司法資源。法官甚至罕見地建議當事人「去問律師,去看身心科,去接受心理諮商」,認為這樣做不僅對他自己有益,也能減少對司法體系的負擔。
保護令修正制度,必須立即著手進行,避免保護令成為聲請人發狠、發洩情緒對付他人之工具,浪費司法資源,也成為司法官被案件量壓得喘不過氣、過勞問題的根本性來源。
文.張天泰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