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7月20日舉行的第27屆日本參議院改選,不僅是定期的國會議席調整,更成為對石破政權的全面「信任公投」。自2024年眾院敗選、政權淪為少數執政後,石破茂急欲透過參院勝選穩固執政正當性,卻面臨三重困境壓力交織:高物價導致民怨沸騰,政治醜聞重創誠信形象,美日關稅談判破局更引發外交失能批評,再加上在野陣營整合發力,新興政黨分化票源,使得讓執政聯盟選情雪上加霜。一旦自民黨改選失利,將面臨參眾兩院皆少數的「雙重跛腳」局面,石破政權穩定性與延續性將受到前所未有的動搖,政壇或將提早步入「後石破時代」。

 

全站首選:準「丹娜絲」颱風路徑威脅台灣西南部!台日美預報與歐洲模式一次看

一、物價飆漲、政治醜聞與外交失能三重壓力,石破政權民心盡失

日本第27次參議院選舉於7月3日公示、20日投計票,為期17天。而此次選舉成為石破茂內閣執政八個月來最大政治考驗,因為自2024年10月28日眾議院敗選(在總席次465席次中,執政聯盟獲得215席、在野黨獲得250席)後,石破政權便以少數執政狀態艱困推動政務,急欲藉由此次改選重獲參議院過半,穩固政權正當性;然而,選前情勢對執政聯盟極為不利,來自三個主要成因:

第一是,民生經濟壓力失控。日本社會持續受到物價高漲衝擊,尤其是糧食與日用品價格大幅上升,對庶民階層造成沉重負擔;石破內閣雖推出2萬日圓現金補助作為短期對策,但未能有效抑制通膨,也遭批評為「無感政策」。相對地,在野黨主張「消費稅減稅與現金發放」的積極財政對策,較能打動選民,成為重要選戰主軸。

第二是,政治誠信危機未解。自民黨自2024年爆出黑金醜聞後,迄今仍餘波盪漾,多名中生代與資深議員涉入非法政治獻金、回扣等爭議;石破茂雖力主整頓,但改革成效不彰,無法說服選民,加上年輕族群與中間選民大幅流失,自民黨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第三是,外交失能問題,尤以美日關稅談判破局為焦點。川普2.0新政權再度施壓日本要求「對等關稅」,迫使日本開放農產市場、縮減補貼與削減對美出口優待;石破內閣多次嘗試協商未果,未能向選民展現具體成果,反遭在野批評為「對美無能」、「屈辱外交」;因此,當農業與中小企業選民對自民黨失去信心,選票自然會轉移到在野黨。

 

二、一人選區與新興政黨左右局勢,政局碎片化態勢愈演愈烈

此次參議院改選中的32個一人選區成為選情焦點,所以選戰期間,幾乎所有一人選區票數皆處於誤差範圍內,選情極為膠著。一旦在野黨成功整合候選人、避免票源分裂,自民黨恐喪失多數席次;同時,立憲民主黨、維新會與國民民主黨在多地展現地方動員力,選情略占上風;更值得注意的是,比例代表選區出現小黨分票效應,所以令和新選組、參政黨、日本保守黨等新興政黨,訴諸體制改革、自由權利與社會公義,吸引大量年輕人與反建制選民;此外,在政黨支持率低迷、自民與立憲皆未提供有力未來願景的背景下,這些小黨獲得難得的政治機會。

然而,政黨多元也意味著國會碎片化,一旦選後出現「無主導政黨」、「無法單獨過半」的局面,不僅將使法案審議延宕,也將引發委員會組成僵局,甚至連行政監督、外交審查等程序都會受到影響,連帶國會進一步朝向不穩定與多極並立的結構發展,執政效率大幅下滑。

 

三、改選未過半可能性極高,石破政權將陷政策推動危機

根據選前多份民調,自民與公明若欲維持參議院整體過半,需取得50席以上。然而,選情預測兩黨僅獲得45至48席,改選過半機率不高;與此同時,立憲民主黨、維新會與國民黨聯手若能穩住一人選區及比例代表得票,將有望合計超過55席,構成牽制石破政權的實力陣營。

一旦預測成真,參議院將正式失守,石破內閣陷入「雙重跛腳」困局,也就是既無眾院多數,也喪失參院過半;在這樣的情勢下,重大法案推動將步履維艱,包括預算案、社會保障改革與美日經貿協議的國會批准等,皆需與在野協商。特別是在外交議題上,面對美方新一輪關稅談判壓力,若國會過於分裂且無法共識,日本對外談判力恐進一步削弱,屆時石破內閣將淪為「被動應對型政府」,難以展現政策主導權。

 

四、黨內逼宮與提前選舉壓力升高,石破政權搖搖欲墜

面對可能的選舉失利,石破茂內閣的合法性與穩定性勢將大幅動搖,所以自民黨內部,傳統派系如麻生派、岸田派對石破政權始終保持距離;若本次改選結果未能達標,將迅速浮現逼宮壓力,屆時總裁改選可能提前啟動,石破茂恐遭黨內整合派聯手取代。

與此同時,若石破茂無法突破立法僵局與外交困境,勢必考慮「提前解散眾議院、訴諸民意」的戰術選項,尋求重新賦權;然而,在當前民意支持度低迷、經濟困境未解的背景下,提前選舉極具風險,一旦結果不如預期,不僅內閣垮台,自民黨也將整體陷入深度混亂。所以,石破茂目前所面臨的,已非單一選舉的成敗,而是一場關乎領導地位、政黨走向與國家政策延續性的全面危機。

五、總結:參院選舉成石破政權試煉,日本或將步入「後石破時代」

即將的參議院改選,已不僅僅是議席消長的競爭,更是一場對石破茂政權的全面「信任公投」,而石破內閣面對國內高物價壓力、政治金權醜聞餘波未平,以及對美外交談判屢戰屢敗,已陷入三面夾擊的困境;同時,小黨分票效應與一人選區競爭激烈,讓執政聯盟在選後恐難保參議院主導權。

一旦,參議院控制力流失,自民黨內的派系平衡將被打破,黨內領導正當性勢必遭到挑戰,總裁改選與逼宮聲浪將迅速升溫;施政層面也可能因缺乏多數支持而陷入全面停擺,重大法案與外交協議難以推動,成為「空轉內閣」;若石破茂選擇以解散眾議院突圍,則可能導致政局再次洗牌,甚至加速其提前退場。

因此,這場參議院改選極可能標誌「後石破時代」的開端,而日本政局也將自「少數執政」邁入「碎片共治」的新階段,既有的權力結構與政策節奏勢必陷入高度不確定與全面重組。對石破政權與自民黨而言,此役不僅是一次選票競爭,更是關乎政治生存與未來路線重建的關鍵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