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創始人孫中山,有一個崇高的理念:他希望將延續千年的王朝皇室體制轉變為共和政府。這項任務並不容易。在共和國成立初期,被提名總統的袁世凱試圖將新成立的共和政府恢復為王朝皇室統治。袁世凱的企圖失敗了,中國被許多地方軍閥分佔。蔣介石成為國民黨領導人,致力於統一國家。在多次試圖清除國民黨內部叛逆的共產黨黨員。在那個時刻, 中國面臨中日戰爭以及隨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蔣介石的清黨計畫失敗了,國民黨被迫撤退到台灣。 當時蔣介石繼續抱有雄心壯志。嘗試以台灣為基地準備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在台灣他實行獨裁統治, 持續使用幾十年戒嚴法來統治這個島嶼,。蔣介石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政權。並維持原有政策。然而,他意識到重新從中共奪回中國的執政權力是不切實際的。於是嘗試培養本土台灣人才接任政府領導職位。同時放鬆政府對權力的控制。解除戒嚴令,保障言論自由。然而與中國打交道時,他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原則。當他去世時,他未指定繼任者。但宣布蔣家的家屬不得繼承總統職位。台灣副總統李廷輝 (本土人) 自動成為合法繼任者。在李廷輝的領導下,立法賦予人民直接選出總統的投票權。他成為國民黨第一位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 台灣正式進入民主政體。

國民黨總統李登輝完成總統任期並卸任下台,民主進步黨陳水扁贏得選舉,成為台灣第一位非國民黨的總統。奠定了兩個不同政黨之間的和平權力交接的基礎。台灣變成了執政黨需要尋求公民支持才能贏得執政政權。政黨之間良性的競爭,政黨輪替和平權力的交接成為常態。

陳水扁總統任期結束後, 國民黨馬英九重奪總統寶座。國民黨開始偏離蔣介石的反共教條.  連戰訪問中國,表達國民黨的親中立場。隨後他成為台灣企業家的代辦,促進台商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企業, 在此期間,馬英九強調 “大膽西進”投資中國。數十萬台商。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 大量西進投資大陸,在中國建立製造能力。 結果,台灣的對外貿易有40%以上是與中國大陸進行的,台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相連越緊密, 中共越試圖利用貿易制裁來脅迫台灣,引起台灣民眾的不滿。中國對台灣施加的壓力就越大。國民黨對中國威脅的態度依然懦弱。國民黨被認為由藍變紅。當時以柯文哲為首的第三黨提出 “兩岸一家親” 親中口號。國民黨與民眾黨現在顯然為中國代言人在台灣。他們沒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對台灣沒有忠誠度,許多國民黨員淪為中共的傀儡。

不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仍在不斷演變。在總統由民選直接選舉後,國民黨本土的李登輝使用模糊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開啟海峽兩岸接觸。陳水扁更加清晰宣布海峽兩岸一邊一國, 他謹慎地開放接觸和貿易。 民進黨蔡英文擔任總統。她努力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並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個優秀的世界公民.  願意並有能力在各個領域提供幫助。台灣在新冠疫情期間的出色表現,世界開始意識到台灣在公共衛生和新冠疫情防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台灣在高科技領域蘊藏的潛力令全世界驚嘆。但中國對台灣依然抱持敵意,並不斷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動用武力威脅台灣,並利用貿易制裁迫使台灣接受其條件。這引起了台灣民眾的強烈不滿。在蔡英文執政下,她以 “中華民國在台灣”融合兩個不同的理念成為一個能被全體台灣人民接受的國家。  儘管中國持續對台灣構成軍事威脅,她拒絕在威脅下進行談判。台灣減少對中國投資 並探索開發其他國際市場機會。但台灣人民的韌性和強大的實力,台灣經濟繁榮發展。使台灣能夠建立自己的國防工業,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軍事威脅。現在新當選的總統賴清德明確指出台灣和中國都是主權自主, 互不隸屬的獨立國家, 中國是台灣境外的敵對勢力。他不斷與友好國家結盟,爭取國際支持,確保台灣海峽和太平洋西部海上貿易的安全。

不幸的是許多國民黨立委受中共統戰爭影響和隱藏的利益,淪為中共傀儡,置台灣安全與經濟於不顧。國會中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通過多項違反憲法的法令,以取消預算,迫使政府沒有運作預算來運作,削弱國防,立法設高門檻,阻止人們行使憲法保障公民選舉和罷免立法者的權利。目前罷免程序已進入最後投票階段,國民黨31個民選職位將被大罷免。如果大部分罷免成功,那國民黨就是災難性的垮台,國民黨的未來會怎麼樣?

國民黨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兩岸立場。在這次罷免運動中,台灣民眾的統獨觀念有了重大轉變。這是民主的政體還是專制的政體的選擇,是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還是沒有自由的獨裁鎮壓的選擇。大多數台灣民眾公開支持台灣獨立的選擇,無論民眾喜歡稱之為「中華民國」、「台灣」或「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是一個擁有主權獨立國家.

除非國民黨改變親中立場,否則他們很難再次成為執政黨,看看現在的國民黨政府,他們的領導階層明顯與中共勾結,過去一年的立法活動都損害了台灣政府的國家安全。國民黨在腐敗的舊領導階層下,不可能界定可行的的兩岸政策。因為那將損害他們從中國獲得的利益。

國民黨下一代的領導人出現了真空狀態。目前台面可確定的人選缺乏作領導人的魅力。他們缺乏全球政治視野和為未來發展規劃道路的遠見。台面上沒有人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景。他們缺乏堅強的意志和韌性去追求目標。他們無能為力來對抗中共的干涉。他們缺乏國際交往和談判的技巧。他們的政治活動都集中在與民進黨鬥爭的具體細節。他們缺乏策略,大多數國民黨人似乎都遵循著舊國民黨的「傳統」。他們的活動通常不是腳踏實地的去做。這些陋習使得國民黨難以轉型。國民黨未來的新願景看起來像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未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