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造防禦型潛艦(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 IDS)「海鯤號」於昨(28)日下水,儘管礙於該艦因用以進行不對稱作戰,各項性能、數據須隱密不便透露太多,但近日曝光的新型 X 型尾舵設計仍舊令人矚目。前參謀總長、潛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介紹,該設計不僅能改善在淺水的自由度、海床「坐底」時的安全性等外,更提高了潛艦的戰場存活力。

黃曙光指出,海鯤採用的新型 X 型尾舵設計將賦予潛艦高靈敏度,讓它幾乎可做到原地迴旋,機動性大幅提升;另外,新尾舵具有 4 片操作面,即使有 3 片故障,僅靠著最後一片操作面仍能繼續航行。

另外黃曙光介紹,海鯤潛航排水量為 2,500 公噸,長 70 公尺、寬 8 公尺,艦體結構採高強度 HSLA-80型 鋼板,媒體報導,海鯤下潛深度達約 350 公尺,較劍龍級潛艦多 50 至 80 公尺,也比解放軍的柴電潛艦更具作戰優勢。

而針對他日前爆料,有立委在潛艦製造期從中阻撓關鍵裝備籌獲,引發輿論關注立委身份。黃曙光昨天在「海鯤號」命名暨下水典禮後,面對媒體他僅稱「我不知道,你們自己去猜猜吧」。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昨天在海鯤潛艦命名暨下水典禮致詞中也介紹,海鯤的新型 X 型尾舵設計,性能絕對優於現役的潛艦。而製造過程因遭遇裝備及零組件取得的困境,因此不斷推動本土製造,截至目前有近百間本土廠商參與首艦材料的提供與製造,首艦的本土自製率達 40%。

海鯤採用的新型尾舵設計將賦予潛艦高靈敏度,讓它幾乎可做到原地迴旋;另外,新尾舵具有 4 片操作面,即使有 3 片故障,僅靠著最後一片操作面仍能繼續航行。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