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20日晚間於思享森林咖啡館舉辦Y’s Day 「週三青年日」第19場,對「鏈結世界」主題進行座談,與現場青年共同探討,主題是「政治追殺還是追求正義?轉型正義的跨國視野」。

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提到,過去的威權時代感覺已經過去很久,很多政治人物也都說不用在意,活動就是希望討論為什麼要關心轉型正義?討論轉型正義是為了好好面對我們自己的歷史,尤其是要把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不正義給找出來並且做一個校正,不管是關於人事清查、黨產、不義遺址,這些事情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我們身邊都有不少的案例。學術研究已經告訴我們轉型正義的重要性所在,推動相關的工作、瞭解這些事情的意涵,這也是我們身為民主國家公民的責任!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說,「鏈結世界」系列活動從跨國比較視野出發,希望從台灣看世界的同時,也讓世界看見台灣。以「轉型正義」的討論作「鏈結世界」起點,是因為人權與民主是台灣和世界其他擁有相同價值理念的國家交朋友的重要基礎。不論台灣現階段轉型正義的成果如何,都是台灣鏈結世界的寶貴資產。「轉型正義」是新興民主國家重塑政治共同體及促進再次民主轉型必經的歷程。遺憾的是轉型正義在台灣被貼上「清算」、「鬥爭」、「政治追殺」的標籤。

董思齊強調,轉型正義的進程究竟會不會因政黨輪替而再度停擺,亦是許多人關心的課題。以韓國進行轉型正義的經驗來說,台灣跟韓國一樣,由於威權的遺緒在轉型過程中仍保有相當的權力,因此都是屬於「困難轉型」的類型。但轉型正義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共同體未來,也因此台灣應努力讓青年人有歷史感及轉型正義的背景知識,讓他們縱使不是身處當時的時空脈絡中,也可以參與並支持轉型正義的進程,同時一起建立更民主與更人權的政治共同體。

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理事長林佳和指出,轉型正義概念誕生於1992年的東歐,但因各國主客觀條件不同,一個模型沒辦法套用到所有國家。台灣在蔡英文政府之前比較像遺忘政策,不是不能講但不直球對決面對。金錢補償作為第一步,世界各國都在做,下一步有南非、德國模式,但並非想的那麼完美。對各國經驗來說要劃定加害人非常困難,常被迫抓大放小或抓小放大。東歐的「除垢」(Lustration),聯合國稱為「Vetting」,以捷克為例,排除所有在過去政權有侵害記錄的人,但未必適合台灣。

林佳和續指,對台灣而言,困難的是轉型正義要從何時開始起算?在許多國家,追究威權時代的加害人,都被反對黨描述為政治追殺,有些國家改用政治檔案公開來羞辱加害人,作為刑事追訴的替代,台灣應該想清楚我們要甚麼樣的轉型正義路徑?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許有為從追討不當黨產的程序談起,包含辨別不當黨產、附隨組織的認定。所謂的不當,係指違背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背於民主國家應有的法治憲政秩序而來的黨產。

林佳和提醒,轉型正義在台灣之所以必要,是因為過去國民黨光是前副總統連戰的競選經費就高達128億,不可能是用募款、黨費等正當手段獲得這些財產,而這將造成政黨間的不當競爭,所以有必要追討。國民黨在黨國時期利用非常時期、臨時條款、架空憲政等方式以黨領政,將黨放到憲政機關位置,架空憲法。當政黨擁有龐大黨產,政治被支配型政黨支配,民主就不可能存續。如果不追討,重返執政後繼續用龐大黨產達成永久執政,民主就變成沙灘上的城堡,很容易就沒了。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理事長蔡喻安指稱,從十年前到現在大家都問如何讓年輕人關心轉型正義,從過去共生音樂節的報名人數,就發現後威權世代的年輕人關心的比例其實是非常高的,重點是如何讓年輕人覺得「跟自己有關係。」應該改變傳播訊息、敘事、組織民眾的方式,所以他們開始做Podcast、二二八小說工作坊。關於推動的方法,要怎麼推動、怎麼做及訓練政治判斷及群眾溝通等能力,需要合適的場合,也積極提供事前的培訓,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能夠將這些議題轉譯出去的人是少的。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從鄭南榕事件到現在已34年,蔡英文政府公開宣示轉型正義也進入尾聲,盤點過去的轉型正義過程。台灣在90年代有個別實踐,包含228平反、白色恐怖不當審判等;2000年轉型正義開始流行;蔡英文時代則變成了無所不包的概念。回到轉型正義的原始意義,是指從威權轉型到民主過程中,國家以獨裁傷害人民,為了弭平傷痕,讓悲劇不再發生。

吳叡人分析,轉型正義本質是從過去的處理再一次鞏固共同體的整合,因而範圍不會包山包海,不會統整到一個計畫,而是將不同計畫統稱為轉型正義。各國根據其不同歷史條件產生需求,台灣主要是戰後國民黨228到白色恐懼戒嚴時期,因為日治時期及原住民歷史正義的處理困難,需要另外主題。推動轉型正義包含社會及國家,由民間社會推動而國家跟進,包含真相、究責、賠償、對話和解、教育等階段。轉型正義不是道德說教,政治上講究實力,會受到歷史條件制約,形成強弱對比。

吳叡人認為,因為台灣過去政治歷程的因素,只能以局部真相、消極姿態的方式呈現,所幸民間推動不停止,努力累積真相理解、推廣轉型正義,因此即便政治領域萎縮被汙名化,但轉型正義在民間仍有高度正當性,得以挽救。未來的轉型正義因朝局部、逐步、社會國家並進的方式前進,促轉會雖因各種不足而無法產出真相報告,但仍達成相當成就。隨著過去的熱情動能已經消耗殆盡,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要從公民社會重新努力。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將會持續舉辦,下一場將於9月27日晚上在思享森林咖啡館舉辦週三青年日第20場,公正轉型系列的首場活動,主題是「山道猴子如何彎道超車?青年必須要懂的『公正轉型』!」27日的座談會由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主持,邀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立法委員洪申翰、台海大法政學院永續科技治理中心主任 江雅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進行與談,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舞臺上由左至右為許有為、蔡喻安、林佳和、陳方隅、吳叡人、董思齊。   圖:Y’s Day 「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