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 ( BBC) 17 日報導,印度「廁所革命」先驅、社會活動家賓德什瓦爾·帕塔克 15 日因心臟驟停不幸離世,享年 80 歲。帕塔克設計了低成本的廁所,為無數印度人、尤其是女性解決「如廁難」問題,被譽為「印度衛生大師」和「廁所英雄」。

當天,《印度快報》以「謝謝你,帕塔克先生」為題報導此事。印度總統德勞帕迪·莫爾穆在社交平臺 X 上表示,帕塔克離世的消息「令人非常悲傷」。印度總理莫迪也發帖表示哀悼,稱他的離世是「國家的重大損失」。

帕塔克 1943 年出生在比哈爾邦邦哈吉布林地區一個村莊的婆羅門家族。雖然出身高種姓,但帕塔克從小就意識到種姓制度的殘酷。

年幼的他發現祖母總在送貨員走後往家中灑水以「除晦氣」,大人們說這是因為送貨員是「賤民」,走過的土地都受到了污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帕塔克某天碰了一下那位送貨員,在家中引發軒然大波,「受污染」的他甚至要被逐出家門。在母親的再三勸說下,長輩們換了一種同樣可怕的懲罰措施——強迫他吞下牛糞和牛尿,因為印度教認為牛是神聖的。這件事給他幼小心靈留下創傷的同時,也讓他開始反思印度社會的不平等。

後來,帕塔克開始專攻社會學,於 1985 年獲得印度巴特那大學的博士學位。為了做社會調研,帕塔克於上世紀 60 年代末到達利特人(印度賤民)社區,瞭解當時社會最底層勞動者「清道夫」的生活,和他們同吃同住。彼時印度衛生事業極度落後,廁所沒有沖水設備,民眾在街上公然如廁,「清道夫」必須徒手掏糞,他們需要在沒有護具的情況下清理公廁與街道上的便溺,沒有任何健康保障與尊嚴。經過深入接觸,帕塔克不僅對他們產生深切的同情,還下決心要改變他們的境遇。

但帕塔克對底層的同情並不被家族所理解。由於帕塔克新婚不久就去接觸「清道夫」,岳父對他的學業、事業深惡痛絕,將他稱為「家族恥辱」,並表示「不想再看見他」,也後悔嫁女。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的宣傳海報。 圖 : 翻攝自微博

印媒稱,雖然家族的厭惡令他深感難過,但帕塔克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1969 年,他設計了一種造價低廉的雙坑廁所,在儲存糞便的同時還能將它們轉換為肥料,極大改善農村衛生狀況,解放成千上萬「清道夫」的雙手,也得到官方重視,當地政府與他簽下 200 套設備的訂單。一路上,他的妻子一直支持他,後來岳父也逐漸認可他的事業。

1970 年,帕塔克創辦非營利組織「蘇拉布社會服務機構」,在全印建設超過 150 萬個雙坑廁所,解決 2,000 多萬人「如廁難」問題;印政府機關超過 5,000 萬套廁所也是基於其設計理念。

1974 年起,該機構在貧民窟、火車站、寺廟等地建造9,000 多間收費的多功能衛生設施,除如廁外還為人們提供洗澡、洗衣場所,部分設施甚至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價格為小便 1 盧比、大便 2 盧比。

帕塔克在 2011 年接受採訪時說,印度人沒有為公共設施付費的習慣,不過由於涉及設施保養維修的成本,收費也是無奈之舉。在過去數十年間,「蘇拉布」在公共衛生領域方面的先進經驗被阿富汗、孟加拉、迦納、尚比亞、奈及利亞等十幾個發展中國家借鑒。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改編自真人真事,女主角(右)曾拜會男、主角本尊。 圖 : 翻攝自推特

帕塔克是聖雄甘地的擁護者,立志效仿甘地解決社會不平等問題。除了積極推動公共衛生事業,他名下的非營利機構開設過一系列職業培訓專案,讓沒有機會讀書的底層民眾子女參與各類職業培訓,比如裁縫、木工、電腦入門、傢俱製作等;他還專門在印度首都為「清道夫」子女開辦過一家以英語授課為主的中學。必要時,帕塔克甚至會直接為窮人提供資金援助。

印度媒體稱,帕塔克還是一名極富前瞻性的女權宣導者。正如印度電影《廁所英雄》所描繪的那樣,以前印度女性不被允許在公共場所如廁,只能去很遠的野外解決生理問題,甚至必須憋尿好幾個小時。

他的公益組織不僅為女性提供造價低廉的衛生設備,確保女性如廁的安全與隱私,還提供醫療及體檢服務,並發放衛生巾等女性用品。1989 年,帕塔克在拉賈斯坦邦組織 100 名底層女孩,在該邦一處廟宇共同進餐,因為低種姓人被禁止進入寺廟,此舉不僅打破了文化禁忌,更直接向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歧視「宣戰」。

印度總理莫迪。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