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航空器製造商「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當地時間26日公布財報,帳面數字仍虧損5.27億美元,但有26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入,優於市場預期,股價上漲18.68%;27日再公告,在美中角力下被中國「借題發揮」拒絕取貨的新機,有55架找到新買家,股價漲到233.09美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天(28日)以「地緣角力:波音苦盡甘來」為題,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並認為「波音再起,對台灣供應鏈有立竿見影的助力」。

謝金河指出,波音的股價從一年前的113.02美元起漲,對比27日股價,漲幅超過一倍。謝金河表示,「波音是美中角力下最大苦主之一」;中國在2019年3月宣布停飛出事的「737 MAX」,同時取消新機訂單。到2022年10月,波音要交給中國,但中國未取貨的新機有138架。公告顯示,有55架飛機找到新買家,雖然還有80餘架尚未交付,但謝金河觀察到「飛機市場需求強手」,認為「波音可能很快找到新買主」。

紀錄顯示,航空客機的兩大生產商美國波音和法國「空巴」(Airbus Group)的交手,波音連續4年輸給空巴。謝金河直言,「最主要原因是中國」,以2022年數字來看,波音交付的新機480架、空巴661架,中國分別收下波音8架、空巴100架,差距相當懸殊。謝金河分析,在地緣政治角力下,波音和空巴也成為政治角力的「標靶」,法國總統馬克宏4月到北京發表「歐洲不該因台灣和中國起衝突,不為美國附庸」這種令人吃驚的談話,謝金河稱「多少和空巴訂單有關」。而波音在這4年當中,除了美中角力使波音成為地緣政治受害者外,加上有狀況的「737 MAX」和COVID-19疫情,可以說所有最壞的狀況都集中在波音身上。

謝金河進一步分析,「航空客機市場是最標準的寡占市場」,其中引擎更是寡占,單是GE、勞斯萊斯就占7成引擎市場,全球會做客機引擎的僅有5家。中國日前大肆宣揚的「919客機」,被揭露「關鍵零組件沒有一項可以自己做」,換句話說,如果拿不到引擎等重要零組件,919根本飛不起來。

謝金河表示,從波音公布的財報來看,「可能是苦盡甘來的開始」,而波音在台灣有很多連結的供應鏈,像漢翔(2634)、駐龍(4572)、晟田(4541)等都是重要供應商。謝金河認為,「波音再起,對台灣供應鏈有立竿見影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