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十個月大男童「剴剴」遭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姊妹虐死,台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昨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施以凌虐而妨害自由因而致人於死罪」判處劉彩萱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判劉若琳有期徒刑18年。看到行惡犯罪者受到法律制裁,實本天經地義、然而面對兒虐家暴犯罪,我們須找尋治本之方、
 
  我多年前便行動關注防治台灣家暴兒虐的公與義議題,曾在2017年專訪呂立醫師談防治台灣兒虐家暴的方法,而二十多年來,呂立醫師為台灣兒童醫療領域,在「兒少保護醫療」、「兒童安寧醫療」、「兒童友善醫療」等社會議題到處奔走,為保護台灣受虐孩子的生命權上貢獻良多,之前剛好有機緣和呂立醫師深談台灣防治家暴兒虐問題的現況,察覺此社會問題未減輕反而愈加嚴重,更發現台灣兒虐家暴的五大根本性問題未被重視,羅列如下。

  一、台灣各層級教育的教師   都需要創傷知情照護的專業培育
  目前創傷知情照護專業在台灣教育界,是受到忽視,甚至從事家暴兒虐防治業務的工作者,普遍對創傷經驗缺乏敏感度,因此,在資料收集或個案評估時,往往未能深入探究創傷議題,然而這樣的結果,已讓暴力事件不斷循環、也會讓情況也越來越差,服務成效自然無法彰顯,故建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網絡,營造一個友善支持的創傷知情照護環境,培養創傷知情照護推廣種子的台灣各層級教師專業人員,進一步將創傷知情照護教育推廣到家庭、社區及學校,為防治兒虐家暴問題的當務之急。

  二、父母、照顧者的親子養育教育、情緒教育尚未完善
  目前家暴受虐孩子的家庭環境可能遇到困難,有的家庭可能是遇到非常嚴重的挫折,然後這些父母、照顧者可能就直接把小孩當作出氣筒,用打的方式去對待孩子,這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如果父母、照顧者任意合理化暴力對待孩子,家暴兒虐問題將無法根治。

  三、防治家暴兒虐議題 教育部忽視建立正向教養系統教學團隊
  目前發生家暴兒虐案件,除立刻訪視調查,發現管教方式不恰當,會要求父母、照顧者接受一定時數的親子教育課程,以導正相關管教子女的觀念,但教育部在建立正向教養系統教學團隊,卻未見其著力痕跡,但在以正向教養方式取代打罵教育,落實正向教養,教育部責無旁貸。

  四、安置機構對受家暴兒虐孩子的發揮功能有限
  目前台灣受虐兒,在家庭暴力發生後都怎麼被安置呢?多送到安置機構,然而,當台灣受兒虐家暴孩子,送到安置機構,但往往結果是在各安置機構間,不斷流浪,沒有安全感,會去咬人傷人,或有樣學樣想要建立自己勢力的惡性循環,而社會局每三個月就會對孩子原生家庭進行扶養評估,受兒虐家暴孩子在安置機構的教育情況,同樣需要社會關注。

  五、家暴兒虐、校園霸凌、黑幫暴力的互動連結關係
  放任台灣受虐家暴的社會問題惡化,不只是影響家庭,也會直接影響學校和社會發展,當受兒虐家暴的孩子,在家裡遭受到父母、照顧者不當的暴力對待,除了失去對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外,也會模仿暴力,複製到學校變成校園霸凌,複製到黑幫變成幫派暴力,這是有根本性的連帶關係。

  行文至此,我和呂醫師對談,共同點出台灣防治家暴兒虐的五個根本性問題,賴政府必須給予兒少受虐家暴議題更多的資源支持,進行有效預防,讓更多孩子免於受苦,從悲劇中找出預防之方,避免無辜受虐孩子冤死,得以快樂平安長大,這也是台灣能否提升為更文明的社會、真正人權國家,受到國際社會尊重的關鍵之處。

註解:
☆若您發現有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您本身有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24小時全天候可以手機、市話、簡訊(聽語障人士)直撥「113」☆
文.張天泰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