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壇近日傳出多起醜聞,多位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籍議員、部長陷入貪汙婚外情醜聞,對新加坡政壇產生巨大衝擊。總理李顯龍去年 4 月宣布推出星國第四代領導團隊,近期的政壇醜聞恐讓下一代人民行動黨領導團隊的廉潔受到質疑,動搖選民的信心。

星國政壇近期醜聞不斷,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 7 月初曾傳出「黑白洋房」案;交通部長易華仁(S Iswaran)近日因貪汙遭星國反腐敗調查局(Corrupt Practices Investigation Bureau)逮捕;前行動黨國會議長陳川仁(Tan Chuan-Jin)日前在國會發言時批評在野黨議員是「他媽的民粹主義者」,近日又與前行動黨議員鍾麗慧(Cheng Li Hui)傳出婚外情,二人同時於 7 月 17 日宣布辭去公職,退出行動黨。

過去幾年,李顯龍就曾表示自己將在 70 歲時退休,但去年選擇副總理黃循財(Lawrence Wong Shyun Tsai)接任總理後,李顯龍又於接受星國媒體《聯合早報》訪問時表明自己沒有計畫退休,而是計畫「卸任後繼續幫助接班人成功」。

中國媒體《中國新聞周刊》今(28)日報導稱,近日頻傳的醜聞「對以廉潔著稱的新加坡政壇產生了巨大衝擊」,學者也認為這將使星國面臨自前總理李光耀建國後「史上最嚴重的危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圖:翻攝李顯龍臉書(資料照)

在易華仁傳出貪汙案前,新加坡已超過 40 年沒有出現過部長級別的貪腐案。最近一次政府高層的貪腐案出現在 1986 年,時任國家發展部長的鄭章遠被指控收賄,並在出庭前服毒自盡。自鄭章遠案以來,新加坡再也沒有出現過部長被反腐敗調查局調查的事件,直到近日易華仁涉貪才又讓部長級官員貪污一事重回眾人焦點前。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認為,李光耀時代行動黨對選拔官員的高標準提高了星國人民對政治人物的期望。李光耀時期,政府曾大力打壓貪腐,制定《防止貪污法》、《公務員守則和紀律條例》等法律,並提升反貪腐調查局的職權與級別,讓星國成為以廉潔著稱的國家。然而,莊嘉穎也認為,近期一連串的事件也讓不少星國人民懷疑,行動黨向來注重「能人」的路線是否需要調整。

他表示,最大的問題圍繞著權威、監督、透明度、議會程序公正性,但行動黨拒絕接受這一些制度。新加坡需要提升透明度,加強對官員的公開監督以完善權力機制。他認為,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斷調整與革新,才能更有力地面對一直在演變的挑戰。

新加坡反貪腐調查局。資料照片。 圖:翻攝自CPIB官網

許多學者也表示,星國必須進一步完善反腐制度,加強監督與防範,才能堵住新的漏洞。

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特萊斯曼(Daniel Treisman)曾撰文研究非民主國家政治繼承問題,認為領導人更替的時刻是非民主國家政體最為脆弱的時刻。特萊斯曼認為,權力的繼任者通常都會成為改革者,繼任者會剷除前任者在體系內的忠誠者以建立自己的統治集團,形成菁英間的分裂,動搖原先建立的體制。

新加坡前行動黨國會議長陳川仁日前在國會上咒罵議員是「他媽的民粹主義者」,近日又與鍾麗慧爆出婚外情,宣布退黨及辭職。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新加坡前行動黨國會議員鍾麗慧被指控與前國會議長陳川仁發生婚外情,於近日宣布辭職及退黨。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因涉嫌貪汙,近日遭新加坡反腐敗調查局(Corrupt Practices Investigation Bureau)逮捕。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