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正式被免職,該國外交部網站火速把所有關於秦剛的資料全數「消失」。「美國之音」訪問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她指出,秦剛事件證明習近平一向憑直覺決策的不可靠性;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羅素(Daniel Russel)也表示,這是習近平做為高層,一個相當尷尬的判斷失誤

秦剛在「消失」一個月後,北京終於正式免除他的職位,葛來儀也在推特上傳搜尋中國外交部的照片,寫道:「中國外交部網頁上所有提及秦剛的內容和圖片都被刪除」。

葛來儀受訪時表示,雖然真相不得而知,但秦剛被免職,很可能是因為他的私生子出生在美國,令事件變得複雜,也讓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他失去信心。

北京沒有說明秦剛被突然免職的理由,但近來關於秦剛與鳳凰衛視主持人傅曉田有染的傳聞,在網路瘋傳。葛來儀指出,他們婚外情的影片,提供足夠的訊息讓人確信那是秦剛的孩子。

葛來儀認為,秦剛事件顯示習近平一直憑直覺,以及很小的顧問圈做決策,沒想到遭到他提拔的秦剛打臉,這對中國目前的體制與其他國家發出了一個信號:「習近平在至關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上,不一定會做出正確決定」。

之前習近平就曾因為突然下令取消COVID-19疫情的清零政策,讓國際傻眼,這次再突然拔了秦剛的官,葛來儀指出,中國政策的許多領域都存在不一致,表明習近平在許多問題上,仍不確定要採取什麼路線。

羅素也表示,秦剛的失寵與他突然被提拔,一樣出人意料之外,而這兩個決定都是出自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此一事件將被視為令人尷尬的高層判斷失誤。

對於王毅回鍋,葛來儀倒樂觀以對,她認為,王毅只是過渡性外長,將有利於美中關係不至於受到太大衝擊。對於誰可能接掌中國外交部,葛來儀預測,中共中央委員劉建超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外交部官網火速刪除所有關於秦剛的文字與圖片。   圖:翻攝自中國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