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黨內徵召的事情,這幾天我大概寫了三到五篇的文章,不過基於各種理由沒有發出來;新的一周開始,重新做個整理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 我認為黨內優先一直都是內在的邏輯,絕對是沒有問題的,重點在於為什麼最後的選擇是跟黨外合作?
我認為理由也很簡單,民進黨是有包袱有標籤的,無論這些罵名是事實與否,我們都不能否認民進黨的基本盤一直沒有擴大。過去幾場勝選,民進黨因候選人個人特色而吸納的中間選票,還是中間選票,不是民進黨的基本盤;我相信每一個黨公職都有擴大基本盤的夢想,但現實有幾個能做到? 我自己就覺得很難做到,現在的民進黨已經不是那個喊著打倒國民黨就能得到支持的政黨了,我們拿出更多的專業與努力也還沒辦法穩定領先國民黨,而民調也不會對任何人溫柔,這就是我們正在面對的現實。
第二:基於民進黨的基本盤成長緩慢,跟其他政黨或無黨人士合作就是選項,這幾天有很多網友留言說:誰是最強戰力,誰又耕耘很久,誰更適合云云的,我只能化約的以我個人經驗來回答:天時地利人和。
耕耘比我更久的人多著是,能力比我強的人,年紀比我輕更有活力的人也多著是,我不是最優秀的那個,只是在這個當下這個人最適合。
任何的選擇中,最後的答案都不是最強的最完美的,而是最適合的,又例如每個人年少時心中都會幻想最完美另一半的樣貌,但最後都是那個最適合的會在身邊。
當然,考量到選舉,最適合的人選更絕對不是基於少數人的個人偏好產生的,也不該是如此。
第三:以球隊為例,正常來說,不太可能只因為有個球員覺得自己狀況很好,總教練就一定會派他上場。球隊勝敗不是一個人,總教練是要負責的,難道有人覺得總教練找球員是找好玩找好看的?電影魔球中,布萊德彼特扮演的總經理,尋找球員的基準是不受到其他人理解的,但那就是一套客觀的基準;這也是球迷跟球團的差別,我們只能透過螢幕看到一部分的真實,而擁有決策權的人看到的更多。
第四 有關於資源 : 徵召這件事情之所以如此特別,就是因為徵召的對象都是在艱困的選區,因此出面徵詢意見的人、或是其他幫腔的人,對於點頭願意接受徵召的人都是有責任的。這裡的責任,是指一場立委選戰中所需的一切:人力、金錢、策略、各式各樣的資源。
有很多對此次徵召發表意見的網友,我就問最現實的問題:如果今天你們支持的某人確定登記參選,你願意出多少錢? 你們願意出多少錢? 經歷過選舉的人都知道?選舉所費不貲,我選議員時募到的款項,都不是我自己有辦法賺到的錢,而這些錢用在我的選戰中尚且不足。也因此我到現在也還是負債的狀態;要知道立委的選舉所需要的經費,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況且是勝算較低的選區,如果客觀條件是艱困的,那將是怎樣的一場戰鬥?用一個網路連署,就覺得另有一個人理當出來承擔這場戰鬥中一切的苦痛?
最後我要說:投身政治工作的人,不要把他人對自己的栽培與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一切的結果最終都取決與自己的努力與命運的結合,民進黨給了年輕政治工作者更好的機會,剩下的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但不是黃國昌那種努力。
文/林秉宥(民進黨新北市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