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the eternal struggle between two principles—right and wrong—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one is the common right of humanity, and the other is the divine right of kings. It is the same spirit that says, ‘You toil and work and earn bread, and I'll eat it.’”
— Abraham Lincoln, 1858, debate with Stephen A. Douglas
 
「這是世界自古以來正邪兩股原則之間的永恆鬥爭。一邊是人類普遍的正義權利,另一邊是假藉神授王權的暴政……你們辛勤勞作,掙得麵包,我來吃。」
——亞伯拉罕・林肯,1858年,與道格拉斯辯論
 
 
 
川普出手,摧毀核設施
 
2025年6月21日,美國總統川普證實下令出動B-2隱形戰略轟炸機,搭載GBU-57「碉堡剋星」巨型炸彈,聯合以色列空軍發動精準空襲,成功摧毀伊朗三處地下核設施。行動代號為「獵豹之光」(Operation Cheetah Light),目標包括納坦茲(Natanz)、福爾多(Fordow)與卡拉傑(Karaj)等長年發展高濃縮鈾的核心據點。
 
根據《華爾街日報》與《耶路撒冷郵報》報導,美以情報指出,伊朗已逼近軍事用途濃縮鈾的門檻,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多次受阻於監督,警告無法保證其核項目為和平用途。這次行動,不只是戰略打擊,更是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一次挽救。
 
伊朗政權不是文化差異,而是制度暴政
 
部分論者喜歡將伊朗形容為具有「另類現代性」的伊斯蘭共和國,但事實上,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建立神權體制以來,至今45年,始終維持政教合一的極權統治。
 
政治不自由: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實質壟斷軍事、司法、媒體與外交權力,無須民選,並透過監護委員會否決候選人、操控選舉。
 
女性受迫害:2022年22歲女子瑪莎‧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正確戴頭巾遭道德警察拘捕致死,引發全國抗爭,逾500人死亡、2萬人遭拘。
 
人權紀錄低落:根據《國際特赦組織》,伊朗2023年處決人數達834人,全球第二,許多異議份子僅憑口供即被定罪。
 
這不只是「文化差異」,而是一種借宗教為名,實施高壓統治的威權制度。
 
神權輸出:伊朗是中東動亂的策源地
伊朗政權不只壓迫本國人民,更是中東地區動盪的關鍵推手。其透過「聖城旅」(Quds Force)扶持真主黨、哈瑪斯、也門胡塞武裝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進行代理人戰爭,挑戰以色列與海灣盟友的安全。
 
2024年,黎巴嫩與敘利亞邊界衝突升溫,以色列北部遭火箭攻擊致平民死傷,伊朗高調聲援。
 
美國國防情報局指出,伊朗每年挹注數十億美元資源給這些準軍事組織,甚至策動對沙國、以色列與美國的網攻與恐襲。
 
它不是中東秩序的受害者,而是一個在輸出極端意識形態與軍事力量的區域帝國。
 
追殺令下達:暴政再度自我揭露
轟炸行動發生後僅幾天,伊朗什葉派精神領袖、98歲的瑟拉茲大阿亞圖拉(Grand Ayatollah Naser Makarem Shirazi),公開對川普下達「追殺令」,稱其為「與真主為敵者」(mohareb),並呼籲全球穆斯林對其執行「斷肢極刑」。
 
這種宗教法令式的政治暗殺號召,非但無助伊朗政權獲得國際同情,反而赤裸顯示其思維仍停留於中世紀,將任何外部批判視為褻瀆神明的罪過。
 
一個政權若容許其最高宗教領袖下達對外國領袖的死亡詔令,就已經證明:這不是正常國家,而是宗教極端主義與國家機器的混種體。面對這種威脅,自衛與反擊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戰爭不是衝動,而是最後保底的政治
 
從歐巴馬簽署JCPOA(伊朗核協議)、川普退出、拜登重談再失敗,近十年來國際社會對伊朗政權可謂仁至義盡。外交、制裁、對話樣樣都做過,但伊朗仍步步進逼。
 
正如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中指出:「戰爭,是政治以另一種手段的延續。」當外交已失效、制度無法遏止核武發展,軍事打擊成為理性的選擇:
 
避免拖延戰術:防止伊朗假談判真擁核的戰略欺瞞。
 
確保核不擴散底線:表明美以不容許伊朗成為核武國。
 
穩固中東聯盟系統:安撫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地區盟友,建立制衡伊朗的共同陣線。
這場行動不是為了挑起全面戰爭,而是阻止一場更大、更失控的區域衝突。
 
為伊朗人民發聲,需要更大的勇氣
很多人擔心空襲會讓伊朗政權趁機操弄民族主義情緒,壓制內部反對聲音。但實際上,若國際社會始終不作為,伊朗國內渴望改革的年輕人、女性、知識份子,又還能靠誰?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數據,六成伊朗青年希望政教分離,渴望世俗民主。他們不缺勇氣,缺的是世界的回應。
 
川普此次出擊,雖無法立刻改變伊朗體制,卻向這些人傳遞一個訊號:你們不是被遺忘的。自由世界看見你們,也願意為你們冒險。
 
結語:正義不會自己實現,暴政只會步步進逼
 
川普這次轟炸伊朗核設施,是針對長期不履約、壓迫人民、輸出暴力的政權所作出的必要行動。與其說這是一場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場制度對抗。
 
歷史將記得:當伊朗對一位民主國家的領袖下達「追殺令」時,自由世界沒有沉默,而是回以強硬的行動。
 
若我們不能在伊朗問題上劃下紅線,那麼下次站在紅線另一邊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文/蕭錫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