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終於拍板由新北市長侯友宜出征2024年的總統大選,侯友宜定於一尊的態勢已確立,這場選戰將呈現「三腳督」的狀態;不過,藍營的挑戰依舊還在,郭台銘表面上祝賀侯友宜出線取得令牌,但一個大老闆的心態恐怕很難就此臣服。還有,朱立倫打著「反民進黨」的旗幟,要拉幫結派「非綠勢力」來反攻光明頂,除了要排解黨內深藍、韓粉投射郭台銘的失落感,又得克服柯文哲挾著民眾黨擁有總統提名的入場券。說白的,要整合藍營內部,以及聯合外部次要敵人的力量,2004年那場「連宋配」的藍橘合作已集最大化,終究失敗收場,還得和民眾黨媾和,這一直也不是國民黨的強項,不太容易。

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持續空話好好做大誌

當然,既然侯友宜已經正式披上戰袍,接下來如何打造可以領導國家的形象,終究還是得回到侯友宜本身的人設與能耐,至於要找誰來搭檔,郭台銘願意低聲下氣屈就也好,或是傳聞中的管中閔來彌補侯友宜的不足之處,看來都很難就使一帆風順。朱立倫的如意算盤,不會是重蹈2016年那場「換柱風波」,再搞一次「臨陣換將」,恐怕不是2024年因而提早結束,就連2026年的新北市也會跟著敗退;顯然,朱立倫想要虛化總統候選人的角色,強化黨的主導力,換句話說,侯友宜會是總統直選以來,國民黨最弱勢的總統候選人。贏了「以黨領政」,輸了推給侯沒有「好好做大誌」,朱繼續圈養國民黨。

可以想像的是,接下來,這場選戰,對國民黨和侯友宜來說,「路線之爭」勢必是黨與候選人不同調的引爆點,這特別會是在兩岸關係和國際形勢的議題上更為明顯。侯友宜曾提到「不要成為大國的旗子」、「反對一國兩制」、「中華民國是台澎金馬」,顯然侯友宜在用他過去擅長四兩撥千金的手法,來解決他所不擅長的議題攻防,不想被糾結在意識形態的兩端,看似謹慎保守,但很可能會落得兩頭空,甚至裡外不是人被夾擊的下場。此外,侯友宜以「杯水論」來形容他的國家定位,「中華民國是杯子,台灣是水」,而這種不痛不癢的空話,就猶如四年前韓國瑜的風格,根本沒有實質的內涵,一種模糊的政治術語。

杯水論又兩岸共好口號輕鬆卻經不起考驗

侯友宜想走出藍營兩岸路線的包袱,所以敢大談「反對一國兩制」,因為台灣民眾高達八成不接受,但是,他又迴避國民黨無法撕去的「九二共識」標籤,因為他深知這個沒有票房,就像是朱立倫也曾想拆解,誠實說出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但引起馬英九等人的反彈,只好冰起來擱置不談。如今,侯友宜以成了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的共主,他必須有所表態,特別是他說了「中華民國是台澎金馬」,就必須連結國民黨過去的立場,以及他看似要「維持現狀」,那也必須區隔跟民進黨路線的差異,而追根究柢,侯友宜不管怎麼空泛談國家認同,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為何,必須說清楚。

換句話說,從此時此刻開始,侯友宜已經是國民黨在2024年的總統候選人,無論如何處理他是現任新北市長的身分,要請假?還是要請辭?都不能再用過去輕率應付市政手法來處理國政議題,「好好做大誌」是本分、不是任何的專利,領導國家不是只有墨守成規,還要擘劃國家發展願景,那麼理念必須是進步、開放和前瞻,但是,這些侯友宜準備多少?有無能耐?都必須向國人交代,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選出國家領導人不是只有選票最大化,也不是只在透過自己擅長的警政系統組織動員,總統的格局影響了國家未來前景,還有著帶領著國家正常化發展,侯友宜極力爭取大位,但卻是空著等國政團隊幫忙補課跟填鴨論述,這樣的素質恐怕不配位。

侯友宜基層警政出身,能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又當過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一定擁有政治經營的兩把刷子,可以在綠營執政時被拔擢升官,又能獲得藍營信任一路選上直轄市長,「政通人和」或許是他從政的手腕,但要當總統不是在運作自己的「政治網絡」,而是必須對國內外情勢有戰略性的思考與擘劃能力。只是,侯友宜的人設渾然天成,憨厚的一面卻也呈現出缺乏掌舵國家的罩門,想想,他跟四年前的韓國瑜有點像,口號喊得很輕鬆,但卻經不起考驗。侯友宜說「兩岸共好,全世界就能共好」,與國際現勢相違背的說法,依據是什麼?是韓國瑜式的天馬行空?還是侯市長慣性的敷衍了事?恐怕侯友宜自己也不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