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則」是什麼? 答案根本無需自欺欺人,全球主流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這反映出國際現實的一面,1970年代,台北和北京爭奪「中國法統」的地位,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法統地位,各國一面倒將外交關係轉向中共,中華民國的邦交數大幅驟減,截至目前僅剩下13個友邦。
互不隸屬!「一個中國」不是中華民國
至於「一個中國」會成為討論的面向,邏輯上會有「兩個中國」的可能性,如果從「國共內戰」的歷史延伸來看,法統地位的爭奪過程中,雖然也有著「兩中」的理想,但是現實世界未曾真正發生過。事實上,國際關係發展案例裡,最為人討論的是「東西德」及「南北韓」,前者已經完成統一合併,後者至今仍獨立分裂,無論是東西德,或是南北韓,在國際社會都被許多國家承認獨立的事實。
反觀「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否有「東、西中(國)」的可能,當前現實的國際情勢,以及中國幾乎完全宰制「一中」的詮釋與操作,「一個中國」是不可挑戰的底線,自然不可能有往「兩個中國」發展的機會。那麼「一個中國」是什麼?這是國際政治學的常識題,「一中原則」,更是再清晰不過的國際政治立場,從台灣的角度更是如此。
當然,台灣與中國在外交場域上依舊是互不相讓,尤其各自對於邦交關係的建立,根本是「零和」的賽局概念,沒有一個國家同時與台灣、中國保持外交關係,就算是在雙方都加入的國際組織中,台灣必須以「非主權國家」的身分參與,而中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名的「一個中國」。
面對中國 侯友宜不敢吭聲「一中原則」
可悲的是,台灣還有人一再自我催眠,將「一個中國」模糊化,然後將已經不合身又與事實違背的「中華民國憲法」作為依據,強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的「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的「一區」,活在已經不合時宜的歷史深淵,卻難以迴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現狀,錯亂到連中共早已忍不住明言反對「兩個中國」。
讓人搖頭的是,台灣還有人不懷好意的認知操弄,大舉「九二共識」的旗幟,明明歷史事實是「兩岸事務性商談應與政治性議題無關,在事務性協商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但卻誆騙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刻意把「一中」模糊化,來對內營造「中華民國也等於中國」的假面,以及向中共兜售「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利益。
「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國際社會主流認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於(代表)中國,那麼在「一個中國」的詮釋空間下,所謂的「一中」不會是「中華民國」,要讓「中華民國」續存,或者是國家獨立的事實及正當性,那麼不能自陷於「中國法統」的語境,而是與「台灣」結合,「中華民國台灣」才貼近現實,以及具憲政主義的意義。
有意爭奪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被議員質詢問到「一中原則是什麼?」,他以慣用的跳針式答覆「請議員可以指導我啊」,又針對「一個中國」或「一中原則」態度的提問中,他僅以「我們國家叫中華民國」,「一切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雙方平等、尊嚴、友善互動」,這個根本是答非所問,顯然警政背景出身的他,面對中國的壓力,猶如膽小如鼠的附庸,不敢吭聲。
中華民國的邦交數大幅驟減,截至目前僅剩下13個友邦。 圖為台灣總統蔡英文。 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與中國在外交場域上依舊是互不相讓,尤其各自對於邦交關係的建立,根本是「零和」的賽局概念,沒有一個國家同時與台灣、中國保持外交關係。 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圖:翻攝自中國政府網(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