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陣營聯手近期以大幅凍結中央政府預算為手段,試圖逼迫行政院在新版財劃法上做出更多讓步。這種強勢操作讓朝野之間的對立變得尖銳,也引發社會對憲政危機的擔憂。行政院則毫不示弱,盤整去年核定的補助案,並宣示年後收回重新核定,不直接牽涉弱勢福利的部分一律先凍結五成。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肯先退半步。
表面看來,藍白陣營在議會裡展現了空前團結。實際上,他們內部仍存路線與派系上的歧見,外部也面臨嚴峻挑戰。社會輿論並不買帳,尤其當各地基層建設經費與補助款都成了犧牲品,民眾的不滿情緒正逐漸累積。一旦衝擊到地方整體發展,原先支持藍白的一部分選民,未必會再繼續力挺。
公民社會正醞釀著大罷免的聲浪,將矛頭直接指向積極推動刪減或凍結預算的藍營立委。這些政治人物若缺乏充分的正當性與替代方案,就難以逃避來自選區的選民怒火。前門對朝廷高喊「不讓步」,後院可能被罷免風潮點燃,風險實不可小覷。
行政與立法本是互相監督與合作的關係,卻在這場政治角力中走向火車對撞。政府施政需要預算支持,立院也必須有理性審查的空間。但若僅以凍結為籌碼,又回以補助大砍,就無法落實政策的公共性,反而激化朝野衝突。過度消耗權力資源,最終會引發憲政體制的深層危機。
政治不應淪為零和博弈。若藍白繼續擴大強硬對決,人民將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方案。面對民生經濟和地方建設的當務之急,朝野都應回歸彼此職權的本質,重啟溝通談判的理性空間。只有透過協調與讓步,才可能避免社會對立繼續擴大,讓台灣的民主制度陷入更深的紛擾。誰若忽視這一點,勢必自嘗苦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