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今(9)日舉辦「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邀請到來自美國、紐西蘭、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等10多國的38家企業,以及112位國際地熱專業人士與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為達2050淨零碳排目標,地熱將扮演重要角色,今年開始是台灣加速推動地熱發電的一年,期盼國內外民間單位與中油、台電合作,比照離岸風電的模式,透過政府的領導與規劃快速發展。

曾文生說,加速能源轉型及再生能源發展,是台灣未來能否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關鍵,目前再生能源中占比最高者,為技術相對成熟的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另外,台灣的地熱蘊藏量非常豐富,是台灣未來發展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項目,因此政府近幾年與各團體合作,希望讓地熱發電技術發展能更成熟,並在台灣被廣泛落地、應用。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由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進行開幕致詞。 圖:翻攝自經濟部官網

中央地質調查所博士陳棋炫指出,台灣地熱潛能很豐富,經過歷年探勘、調查,他們在2013年以國際常用的估算法,估計台灣有接近40GW地熱發電潛能,地調所會將相關資訊公開,供有興趣的投資者使用。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陳崇憲表示,目前台灣的40GW地熱發電設置空間,主要集中在大屯山周遭有8.5GW,而政府設定2050年的的累計設置量目標,為3GW至6.2GW,政府將透過三大方向推動地熱發電,第一是加速推動傳統地熱發電,第二是透過政府補助,分攤私部門投入探勘的風險,第三是嘗試更先進的發電技術,包含增強型地熱(EGS)、進階型地熱(AGS)與超臨界地熱(SGS)。

陳崇憲強調,能源局也會給予業者探勘補助,補助費用比例低於整體50%、上限為新台幣1億元,業者進行地熱相關的探勘、地質調查、鑽井等費用,都適用補助方案。另外,政府也將過去免於環評的設置量標準從0.5MW提升到10MW,且針對台灣沒有產製的地熱發電設備,免除相關關稅,以鼓勵地熱發展。

根據地調所的報告,台灣初步已盤點10大地熱潛能區,能源局也已提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新增地熱專章,明確地熱探勘、開發至營運等相關規範,並由中央主導會同地方政府進行審查,以加速地熱推動。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有來自美國、紐西蘭、德國、新加坡、瑞典、義大利等11位於地熱開發不同領域之重量級人士擔任講者。   圖:翻攝自經濟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