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斯里蘭卡陷入中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最終宣告破產後,埃及也傳出經濟危機。由於埃及外匯緊縮,許多企業都面臨著進口困境,還有價值 95 億美元的貨物仍滯留在該國港口,埃及不得不在 6 年內第四度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埃及總理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先前透露,有價值 95 億美元的貨物仍滯留在港口。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則是在一周前表示,銀行將於 4 天內獲得清算積壓進口貨物所需的外幣,但沒有詳細說明這些金錢的來源。
受俄烏戰爭爆發,影響全球基本商品價格,而埃及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的穀物進口國,更增加對該國外匯資源的壓力,導致埃及央行在 3 月和 10 月讓英鎊貶值,埃及 11 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到 18.7%,是 5 年來的最高的一次。
受限於外匯壓力,埃及被迫在 6 年內第四次求助於 IMF,該組織上個月才對埃及批准了一項為期 4 年的 30 億美元貸款。報導指出,IMF 簽署協議的核心是要求埃及承諾轉向靈活的匯率制度,由市場力量決定貨幣的價值,然而這是埃及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抵制的。
總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投資銀行 EFG-Hermes 一名宏觀經濟分析主管 Mohamed Abu Basha 表示,向靈活匯率的轉變不可能一夜之間發生,當局需要在理想情況下首先建立外匯緩衝,以幫助清除積壓的需求,然後再轉向匯率。
高盛經濟學家 Farouk Soussa 指出,埃及央行可以通過繼續升息、浮動貨幣和限制貨幣供應來出清市場,但對價格和增長的影響是有問題的。當局的首選方案是等待卡達、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資金流入,購買埃及的資產,但這也具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