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而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除了胃癌與皮膚癌、子宮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互換,其餘排序與108年相同。國民健康署表示,民眾每2年可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即可提早預防大腸癌,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國健署說明,109年10大癌症排序:男性與108年序位相同、女性胃癌往前、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序位往後,其餘與108年序位相同。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8年序位相同。

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8年相比較,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往後至第9、10位,胃癌往前至第8位,其餘序位與108年相同,109年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

而男性食道癌、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5倍、10倍;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呈下降趨勢。國健署說明,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6倍與14.6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戒除檳榔、菸、酒,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提早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

國健署提醒,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甲狀腺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的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
1) 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
2) 皮膚癌:皮膚局部隆起小結節、隆起的鱗狀硬塊。
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4) 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另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5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如下:
1) 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對於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2) 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3)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4) 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2年1次乳房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5)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依據國際研究實證,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國健署也有補助5癌篩檢服務:
1)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2)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3)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4)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5) 肺癌: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1.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 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備註),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除了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外,凡是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相關資訊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相關篩檢訊息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進行查詢。如果檢查結果為異常,也不要慌張,應儘速至醫療院所進行治療。

國健署說明,109年10大癌症排序:男性與108年序位相同、女性胃癌往前、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序位往後,其餘與108年序位相同。   圖:衛福部/提供

109年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8年序位相同。   圖:衛福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