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然,台灣廢棄物總量在線上購物成為常態下,於2021年突破1,000萬噸,保持社交距離同時,對環境的巨大影響不可漠視。儘管總量增加,但在無法內用、自己下廚等原因影響下,廚餘總量卻意外減少,全年總計減少近5噸,卻仍累積近50萬噸,平均每天就有1,300餘噸剩食進入掩埋、焚燒階段。 巨獸綠色科技 看見問題,從生態循環角度出發,為零廢棄找到可能解方。分解廚餘,靠的不是焚燒、掩埋,而是數以百萬計黑水虻,每天就能消化十噸上下有機廢棄物,從大眾熟悉的廚餘,到食品工業下的豆渣、酒糟,都是黑水虻的食物來源,不只消化剩食,黑水虻蟲體更是飼料的優良蛋白質來源。取於大地,還於自然,當面對剩食,巨獸綠色科技找回生態既有循環,實現零廢棄可能。

巨獸綠色科技創辦人 陳重宇。

誰是黑水虻?

不必海外聘請,黑水虻其實在台灣落地深根超過數百年,早已歸化山林田野,成為台灣生態系統一員。民間生活一般多使用黑水虻幼蟲,一來作為雞隻飼養的蛋白質來源,二來作為釣餌使用,卻少有關注到投入消化剩食的可能。

作為雙翅目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蟲,黑水虻專以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廚餘等腐爛有機物為食,專擅分解自然界中的碎屑食物,屬於生態系的分解者角色。「不要看黑水虻小小一隻,真的很能吃,幼蟲到成蟲階段大概可以吃掉自己體重一百倍的有機廢棄物,一隻大概就能吃二到三公斤的量。」創辦人陳重宇如此介紹。而巨獸綠色科技目前培育約500-600萬隻黑水虻,最高一天能處理十噸左右剩食,並產出2.5噸昆蟲蛋白飼料,及約5噸之農用肥料,正持續提升處理量能。

團隊夥伴檢查黑水虻繁殖區狀況。

創業,ㄧ切得來不易!

終日與黑水虻為伍,當聊起創業契機,陳重宇不只非常怕蟲,更不是來自生物科技、環境工程背景,而是金融保險專業相關。會與黑水虻相遇,都是來自大學時一堂社會企業課程中,被分配到無人問津的剩食議題後才有的新發現。

「那時候大家都選很夯的地方創生,剩食議題其實沒受到什麼關注,但我看到政府數據後發現,台灣每年廚餘量都在增加,大概都有四、五十萬噸,而這些進入回收體系的量還可能只佔整體30%,應該還有很多沒有好好回收,才會一直傳出非法掩埋的新聞。且2019年,在非洲豬瘟影響下,政府下了用廚餘喂豬的禁令,這些廚餘去哪了?」看見問題,陳重宇從黑水虻開始養起,終於在幾年實驗後,與多位夥伴一同完成「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BSF-Bio System)」的研發工作,也順利在學長支持下取得舊養雞場作為廠房,當萬事俱備,事業也慢慢上了軌道。「我本來打算出國留學,但最後還是把家裡提供的留學金拿來投入創業,家人其實一開始很不解,直到現在才慢慢認同。」

找回生態系統間的環環相扣!

而究竟「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BSF-Bio System)」是什麼呢?相比過往的焚燒與掩埋,處理成本又是否會更高?

「我們的處理成本其實差不多持平,但卻能對環境更為友善。」從黑水虻的生命週來看,黑水虻的生物週期大概為28天至40天,將先經歷3至4天的孵化卵期,後有約18到20天幼蟲期,這個時期主要就能大量消化有機廢棄物,而當快要進入蛹期時,大多數黑水虻也正式功成身退,陳重宇會先將蟲體與排泄物分類,分別加工成畜牧業蛋白質來源的飼料及農用肥料,而少部分則繼續經歷4天蛹期,等待羽化成蟲,在僅剩五天的生命中完成繁衍任務。

透過培育黑水虻,不只能大量消化既有廚餘,蟲體本身及排泄物也都具有個別價值。目前陳重宇便和鄰近雞農合作,將蟲體飼料重新投入雞隻飼養需求,也提供肥料給周遭小農,當飼養戶販售出農產,隨消費者食用、廚餘回收,就能持續達成循環過程,找到生態系統間的環環相扣。

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BSF-Bio System)概念圖。(圖片來源:巨獸綠色科技)
 【文/樹冠生活提供—原文看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