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蝦電共生!推廣一站式養殖!

「全球白蝦需求一年約近500萬噸,大概一兆市場,相比石斑魚、金鯧、白鯧專屬華人市場,白蝦更能夠走向全球。」余萬洲不只有專業技術與精準眼光,其實也透過養殖業技術的科技化,參與著近年倡議的能源轉型議題,延伸漁電共生思維,發展另類「蝦電共生」!

「過往白蝦養殖的技術容易受到地區環境影響,ㄧ定要在特定海邊才能做,但我透過室內養殖與技術革新,讓系統模式帶得走,就能與太陽能公司合作,當他們找到適合土地,我們就能合作養殖計畫書撰寫、養殖場設計、執行養殖工作、協助白蝦銷售等服務,這就是一站式養殖的內容。」目前太陽能公司與艾滴科技所合作的白蝦養殖場,不只在宜蘭頭城,遠至彰化、台南、高雄都逐步完成建置,不只有望實現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可能,這套蝦電共生的獨家技術未來更可能前進海外,帶著台灣從養蝦王國轉型科技永續王國。

保護紅樹林,竟從養蝦開始?

「如同前面所說,當室外養殖池受到疾病入侵,在難以根除病毒下,蝦農往往會砍伐紅樹林,闢建新的養殖池,目前全世界約九成都是室外養殖,且約三至五年就要持續砍伐,這對環境是多重的破壞,像是宜蘭目前七百公頃的池子,就有四百公頃是荒廢的,原因就是如此。」

當人們忽略食物的生產履歷,不在意產地源頭的環境破壞,終將自食惡果。原來美味的白蝦,竟往往以紅樹林砍伐為成本。余萬洲就分享,「紅樹林的固碳能力約是一般熱帶雨林、寒帶針葉林的兩到三倍,常常數十年的固碳成果,常常一把火就燒掉了,很多人都認為農業沒有產生什麼碳排放,但其實佔了全世界碳排放的27%,能源碳排不過32%,而這27%中又有七成來自砍伐。」除此之外,思考生態系統間的連鎖反應,砍伐紅樹林竟也是造成海洋資源匱乏的幫兇之一,介於大海與土地的交界,紅樹林不只營養豐富,更是孕育魚苗的所在,但當受到大量砍伐,魚群自然走向無地可棲的狀態。

艾滴科技改造荒廢養殖池,減少養殖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原來農業轉型的急迫性,不只在於提升單位產量與解決勞動力課題,更來自深刻的環境意識,唯有盡快改變,才能減緩破壞。對此,余萬洲笑笑說,「當艾滴科技有一天,能因為技術轉型,減少砍伐,為那27%碳排放減少1%,我這輩子也心滿意足了。」

邁向科技島!讓台灣農業技術再次走向國際

艾滴科技目前不只持續優化AIoT技術在養殖產業的應用,與擴展結合太陽能發電的科技養蝦事業,成為全球唯一外。長期產出的無毒、無添加白蝦,一般消費者也可在天和鮮物、棉花田生機園地、全聯福利中心等通路進行選購,漸漸取代大量進口的現況。

總結來說,對第三次創業的余萬洲而言,「How to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始終是他長年努力的方向,如今也透過科技,不只改變模式達到環境保外,更不斷創造改變現況的社會影響力,找到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永續可能。

艾滴科技創辦人 余萬洲。

【文/樹冠生活提供—原文看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