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程中,候選人的招數可謂無奇不有,有製作精美文宣訴求自己的政績或政見者、有造勢台上落淚者、有下跪求票者、過去還有理光頭、斬雞頭發重誓者,有車隊密集掃街,但到了選舉倒數時刻,「告急」的文宣幾乎成了選前的一致性行動,各種「搶救」、「告急」、「不分票」、「集中選票」、「分過頭=落選頭」、「穩當選=最危險」成了內卷詞彙。

選民好忙,到處都是求救文宣,搶救海報還這麼有志一同,色調一律是黑色+白色+紅色,選民如何從中投出自己手中神聖的一票呢?民主政治是選賢與能,如果適任,支持者應該會繼續投給他,求救文宣的政治心理學是否可以影響選民投票行為,仍值得關注。

回顧2018年九合一選戰,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三山造勢成功,帶動國民黨選情,也激發民進黨危機感,整個選戰一夕之間被點燃開來。今年選情頗冷,「1126 改選縣市長跟議員」這件事,除了早有定見的同溫層,還有一部份選民根本還沒決定要選誰,更遑論 18 歲公民權投票。當候選人都在呼籲大家搶救的時候,選民就很難了解,到底憑什麼需要搶救特定候選人呢?

荒謬的是,資深議員頻頻喊搶救,這不是「前瞻性投票」,而是一種「回溯性投票」。選民覺得很奇怪。每四年要搶救他一次,這輩子到底要急救他幾次?這些資深議員高喊搶救,真的沒有說服力。如果真有用心監督市政,造福鄉里,自然而然會獲得選民支持,何必搶救呢?這種候選人喊搶救不是光喊喊而已,還搭配搶救看板全面換一波、搶救錄音檔、派報廣告、媒體CF,選舉越到後段越燒錢,想起來就覺得驚人。

然而,無所不在的組織與動員能量,從布條旗幟數量、資源、組織動員各方面看,這是一場不對稱戰爭。真正要被搶救的是地方議會、地方政治,而不是這些資深議員,資深議員喊「搶救」,就像是一種信口開河的情緒勒索。這些老將該檢討自己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政治籃子裡總還有更好的選擇。

無獨有偶,上屆九合一選舉在韓流跟各種所謂「新政治」的狀況下,讓民進黨尋求連任的優秀議員意外落選,也讓信口開河的韓粉議員莫名奇妙當選。例如高雄林園大寮李雨庭、台北中山大同顏若芳成為所謂的落選頭、內湖南港的王孝維、或是樹林鶯歌的曾進益等,這次捲土重來,訴諸的是不要再後悔一次的軟性訴求,需要選民的「搶救」支持。

另外,還有一種類型是挺過韓流旋風,成為在高雄市議會的抗韓急先鋒,在韓國瑜擔任市長的犀利質詢屢屢讓韓粉恨之入骨,再加上罷韓公民行動角色鮮明,苓雅新興前金的黃文益、鳳山林智鴻、左營楠梓的李雅慧,不斷被韓粉仇恨攻擊,都成為該選區最危險一席。不僅如此,這次由於選區的小黨參選爆炸,若是綠營支持者在關鍵時刻進行分票,可能會增加讓「韓粉議員」再次當選的機會,凸顯了搶救的必要性。此刻選戰混沌,「分票」現象可以知道票集中的重要性,分散選票不是栽培小黨,而是支持「韓粉議員」,也是支持國民黨。

直言之,當然還有一種類行是訴諸「給年輕人一個機會」,選民更要看清楚這些政二代的年輕人。選民在投票時通常都希望他所投的對象能當選,而在複數選區的選舉中,積極選民通常會自行配票,期待心目中的最佳與當選邊緣人選都能當選。因此常發生選民認同的最佳人選在民調很高情況下,被認為「穩當選」而去營救當選邊緣的人選。

諷刺的是,也有候選人反其道而行,當所有候選人都在喊搶救的時候,只有新竹的高虹安敢囂張的說著她會贏,大數據專家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不用激發選民危機意識。不過,地方政治所公認的真男人王世堅,許多側翼網軍痛批他,居然可以選情穩到拿來還人情,他仍然幫黃珊珊辯護,還狂讚高虹安優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