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事當然要努力,努力做事僅是工作者的基本條件。有這條件或可當個好里長,但要當好市長,就遠遠不足。侯友宜對新北市的努力應該被肯定,但新北市最需要的,不只是努力做事的侯友宜,而是都市、交通規劃能力強的林佳龍。茲從台北市都市發展為例談起。
台北的火車軌道尚未地下化時,就容易看到台北市發展的階段差異。忠孝東路、火車站、中華路畫一條線,將這個地區分為二部分。往北的重慶北路、延平北路、圓環、萬華、西門町、大稻埕、龍山寺是台北市的舊市區。多是日本佔領台灣之前就發展出來的地區。往南發展是日本統治後,銜接原本台灣人發展的邊緣地帶而發展出來。台灣省城隍廟就是清代留下的重要地標。但過了衡陽街後,現代化建築與機構就出現,台灣銀行、總統府、司法院、立法院、監察院等,甚至好的高中如建中、日治時代最好的台灣人高中成功中學、北一女,台大、師大(日治時代稱台北高校)也多集中在這個區域。
這兩個地區最大的差別是道路寬窄、直線與否?那條線以北的舊台北市區,道路比較窄,也不一定採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都市規劃。但那條線以南的新台北市區,道路就比較寬敞、筆直。
至於台北市目前發展最熱鬧的地區,101大樓、微風廣場、市政府地區,則式1990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1980年代時,他還非常荒蕪。我在高中上軍訓去射靶,就是到那裡。三張犁還有墓場。高中時有位老師說那個地方很有發展潛力,有錢應該把墓地周遭的土地買起來。甚至墓地重整的土地也可以買起來,我們全班當作笑話在談。
這種政治力量以不改變原本市民生活空間,在原本市民聚落附近,規劃新而現代化的都市景觀,成為台灣開發史上非常重要的人文景觀。台北這樣,嘉義、高雄也這樣。
然而離開台北市的新北市地區,就不是這樣。他們的發展是沿著台北市發展的外圍在發展。我們只要看過大橋頭的三重,過秀朗橋的永和就知道。這些地區的人口都很多,但居住環境都很不好。
開發早晚與此無關,規劃比較重要。我們整理「綜稅所得總額全國各縣市鄉鎮村里統計分析表」,101年到108年的「綜合所得總額」資料,將他轉成各區的平均值來觀察。
相較於萬華、大同,台北市的中正區、大安區、三重都是後發展地區,甚至中正區、大安區發展更晚於三重。然而中正區、大安區的生活環境迥非三重可以比。但並不是更慢發展的就更好。永和就比中正區慢發展,他卻比中正區更擁擠。這些人文街景的差別,在開發時有沒有良好的規劃,與開發早晚無關。
這樣的人文街景也可以和國民的所得相襯。台北市各區平均所得,從大安區、中山區、中正區、松山區長名列前段,這與都市發展比較有規劃相關。大同區、萬華區則常居於末段,萬華區甚至比新北市好幾個區域的區國民平均所得還低。
區平均所得也不一定和交通遠近有關。鄰近台北市的新店區、永和區的排名固然很高。但三重卻相對較低。遠離台北市的林口區,他平均國民所得卻又超越新莊區。林口區的現象更足以證明,經濟發展與該區和台北市的距離無必要關係,但若能好好規劃,不止經濟發展好,人們的生活更好。
聽到侯友宜市常說「努力做事」為其對新北市市政未來四年的重要政見之一,不明確提出有關未來發展藍圖為其重要政見,甚至以此藉口,做為林佳龍要求他有關市政的邀約辯論,我總覺得侯市長這樣的回應明顯不足以為400萬城市的領航者。
朋友問我,林佳龍選新北市,提出那麼多的交通建設規劃,要花那麼多錢,甚至超過市政預算負擔,是不是說大話,亂開支票?我說:不是這樣。開通一條筆直的路,必須該路附近都沒有發展起來就開始規劃、建設,一旦該路經過的區域逐漸發展起來,那麼要開個筆直的路,就可能要拆別人的房子、徵收土地,這樣的成本就很昂貴。一條路如此,一個區域更是如此。都市規劃必須早於都市建設更早,更且必須完整規劃。都市計畫經常是百年以上的規劃,就是這個原因。
很多網路傳言對林佳龍的批評是:台中市不要的,新北市也不要。然而翻閱台灣各縣市選舉歷史與都市發展。阿扁在台南縣縣長選舉也失敗,但他對台北市的政績,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謝長廷也是立委敗選,然後在高雄市東山再起。謝長廷翻新高雄市的政績,猶為高雄市民懷念。蔡英文也曾在新北市敗選,卻帶領台灣走出新局。況且,目前台北縣-新北市長選舉史上,唯有蘇貞昌是屏東縣長連任失敗,然後跑到台北縣當縣長,而且還連任成功。其他人任台北縣-新北市長之前,都沒有敗選過。且除尤清以外,都是國民黨籍縣市長!但他們能力就比較強?新北市民可以好好想,上次市長選舉,侯友宜贏蘇貞昌將近30萬選票。你相信侯友宜的能力高於蘇貞昌,還多出30萬張選票?
新北市民,你們要選選擇對未來、交通與都市規劃有願景、藍圖的林佳龍,或者努力做事,就是努力做事,還是努力做事的侯友宜?
文/林修正(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