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投書》從都市發展階段談侯友宜的努力做事論

    新聞 讀者投書》從都市發展階段談侯友宜的努力做事論

    2022.11.16 | 00:18

    我們做事當然要努力,努力做事僅是工作者的基本條件。有這條件或可當個好里長,但要當好市長,就遠遠不足。侯友宜對新北市的努力應該被肯定,但新北市最需要的,不只是努力做事的侯友宜,而是都市、交通規劃能力強的林佳龍。茲從台北市都市發展為例談起。台北的火車軌道尚未地下化時,就容易看到台北市發展的階段差異。忠孝
  • 讀者投書》議員選基進

    新聞 讀者投書》議員選基進

    2022.11.13 | 07:58

    這是九合一地方選舉,我和我的家人,準備將我們的議員選票給基進黨的候選人。朋友跟我們說:基進的民意支持度太低、言論太激進,他們選不上啦。我說:就差你這一票,基進的議員就選上。激進的言論就是在完成未竟的國族革命。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聽基進黨主席陳奕齊的演講,因為他太激進。我一點都不這麼認為,只是怕他講到太
  • 讀者投書》評周鉅原教授「『新華盛頓共識』下台灣的抉擇」

    新聞 讀者投書》評周鉅原教授「『新華盛頓共識』下台灣的抉擇」

    2022.11.10 | 05:31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周鉅原教授,日前在友報發表這篇「『新華盛頓共識』下台灣的抉擇」。這篇力作值得深讀。尤其在美國期中選舉揭曉後,更是如此。周教授的第一、二段,點出為何美國那麼積極支持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且在他進入之後,給予相當多優惠措施。美國這種想法是戰後美國一些現代化學者,在分析其他後進
  • 讀者投書》評石之瑜「石之瑜觀點: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

    新聞 讀者投書》評石之瑜「石之瑜觀點: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

    2022.10.30 | 14:06

    石之瑜教授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引起許多人注意,但到目前沒有看到一篇評論。我認為必須進行評論,才能讓石教授的微言大義,讓社會上的人知道。石之瑜說:「但是,胡錦濤是維穩與和諧政治的始作俑者,死在獄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就是由胡錦濤監禁的。換言之,所謂中共的更獨裁,並沒有改變體制,而是體制內的更獨裁。」1
  • 讀者投書》習近平政治政策的貪污經濟學

    新聞 讀者投書》習近平政治政策的貪污經濟學

    2022.10.20 | 04:00

    習近平在中共召開二十大時期,提出這十年他強硬手段執政的重要成績,以此證明中共應該支持他連任中共總書記及國家主席等職位。其中之一就是反貪。不過將這個成就和習近平其他政策如「國進民退」、「共同富裕」與他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聯繫在一起。我們從經濟學角度推論:習近平的反貪政策僅是將貪污行為更隱密化。反貪應該是
  • 讀者投書》柯文哲和他的S.O.P.

    新聞 讀者投書》柯文哲和他的S.O.P.

    2022.10.19 | 02:46

    台北豪大雨但台北市長卻不在台北指揮之事,柯文哲被社會輿論撻伐。柯文哲反駁:1.長官去指揮中心是作秀。2.因為北市府制訂有處理事情的S.O.P.,所以柯文哲不需要在指揮中心。我們照柯文哲強調的S.O.P.至上論,來解釋這件事情應該有的S.O.P.及其責任。長官要到應變指揮中心就是照中央防災應變的S.O
  • 讀者投書》控告翁達瑞 審判台大學倫會

    新聞 讀者投書》控告翁達瑞 審判台大學倫會

    2022.08.27 | 05:31

    從尋找此次論文倫理的角度,我是不反對余正煌去告翁達瑞教授。這是此次論文抄襲事件的「二審」。在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學倫會)裡面,我們看到身為主席的不公及其中諸多不公平現象。但我們無法依照體制,要求台大學倫會解釋。現在有余正煌告翁達瑞,就可以透過司法,將許多學倫會避開不處理的疑問,依照法律的程序
  • 讀者投書》馬英九「不自由的民主」指控事件脈絡大解析

    新聞 讀者投書》馬英九「不自由的民主」指控事件脈絡大解析

    2021.12.11 | 17:18

    這一篇文章若不是作者馬英九,不會受到那麼多的關注。因為水準太低,內容與關鍵概念剛好相反、去脈絡化的寫作模式。並且,所寫的風格不是政治人物的寫作方式。該文的核心概念是:「不自由的民主」,引自印度裔美國名學者法瑞.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所創。法瑞.扎卡利亞所指的「不自由的民主」是「從2
  • 讀者投書》另一個角度面對中國

    新聞 讀者投書》另一個角度面對中國

    2021.05.04 | 23:57

    隨著中國機艦犯台日益頻繁之際,習近平會對台動武的危機訊號不斷從世界各地不斷發出。我們也很清楚政府在這方面能做的就是增強防衛能力,還有其他方法嗎?我認為有,就是深化民主。面對中國蠻橫,目前的分析方式多從習近平的權力意志、中國派系對抗角度來看,鮮少注意到中國的民間力量。而這是不應忽略的重點。 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