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周鉅原教授,日前在友報發表這篇「『新華盛頓共識』下台灣的抉擇」。這篇力作值得深讀。尤其在美國期中選舉揭曉後,更是如此。

周教授的第一、二段,點出為何美國那麼積極支持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且在他進入之後,給予相當多優惠措施。美國這種想法是戰後美國一些現代化學者,在分析其他後進國家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發展關係,所得到的結論。他們認為現代化的動力來自經濟。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就會帶動其他地方變化,進而讓政治民主化、社會現代化。這樣的論點在很多國家失敗,但卻在東亞的台灣、韓國成功。尤其美國在1970年代,很多國家掀起反美熱潮,不僅政治上沒有民主化,經濟上也算失敗。拉丁美洲甚至提出「中心邊陲」理論,從反國際貿易提出新的社會經濟理論,以對抗英美的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亞洲四小龍在經濟上的成功,為美國的經濟現代化的論點,提出強有力的證據。後來台灣與韓國在政治、社會走向民主化的結果,更讓美國認為這樣鼓勵的方向沒有錯。或許受到鼓舞,認為同樣屬於儒家文化圈的中國,也可能因經濟發展而走向民主自由的現代化國家,因此積極協助中國發展。

但中國「不是接受世界貿易的規則,而且中國的經濟體制發展是「國進民退」政府,(黨)的角色伸進了企業的每一個角落,這個發展導致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起了一個大轉彎。」這就是重點。周教授這段替前美國副總統彭斯所強調「美中對抗乃是的價值觀之爭」,從經濟政策與制度變化,提出論證證據。這個意義在於他告訴讀者,美中的經濟互動不僅看在中國有龐大利益的華爾街動向,更顯示美國還有更大的一群人,在冷靜思考美國是要帶領、引導全世界走向怎樣的未來?因此若中國用給華爾街資本家利益的方式來誘引美國放棄對中國在科技、貿易與金融的杯葛,並不一定行得通。因此台灣的藍軍經常用經濟利益來解釋美國對中及對台灣的經濟、政治與軍事政策,可能有很大的偏誤。美國雖然是重視經濟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但這種資本主義不是唯利是圖,而是有一種信仰、理念建構起來的主義。違反這個理念,他們是不輕易妥協。民主黨與共和黨雖然在很多政策走向不一樣,但基本信仰會讓他們在此取得共識。這也就間接解釋雖然川普、拜登在總統大選實在國內稕題互相攻擊很厲害,但在國際外交上卻有相似的理念。

因此周教授說:「喬治華盛頓大學沙特教授(Robert Sutter)提出了 「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說明現在美國不管是保守派,自由派,也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美國的朝野一致的push against China。」而周教授又說為避免跟之前「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相混淆,「有的學者建議用新華盛頓共識(Neo Washington consensus)專指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變化」。

這個新華盛頓共識下,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最關心的貿易政策,周教授認為可以用三個C來描述:「競爭(Competition)是理所當然。假如可能,那就合作(Cooperation)。假如是必要的,那就對抗(Confrontation)。這三個C是目前美國對中具體而微的貿易科技政策。」這樣的政策「並且已經得到了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盟邦的支持。」

周教授所提的三個C,競爭(Competition)、合作(Cooperation)和對抗(Confrontation)論點。意味東亞,或者全世界不會重回冷戰時期,美蘇那種壁壘分明的對抗狀況。這或許對台灣比較好。畢竟在絕對對立的狀況下,會壓縮夾在兩強之間的小國發展空間。特別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認為「長期而言,還在成長的中國才是美國最大的威脅。」尋求比較不要或不易發生熱戰的生存空間,應該會是台灣的全民共識。

周教授在最後第二段:「現在美國支持台灣,除了地緣政治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主自由,而且看上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半導體的供應鏈上,美國跟台灣更是唇齒相依。」畫龍點睛的說出台灣人民應該有堅持民主自由的政治選擇,以及必須創造被美國需要的價值。意即「 台灣共識(Taiwan consensus )」。

我們由「 台灣共識」來看即將在11/26日投票的九合一選舉。台灣兩大政黨的統獨取向涇渭分明,迥異於其他國家政黨,對其國際關係有比較一致的共識。因此地方選舉就是統獨立場的間接顯示。尤其地方選舉後,掌權者在擁有資源及其對兩年後2024年的總統及國會大選,有相當影響力的狀況下。九合一大選就是總統大選的期前政治表態。不然在解嚴之後,中國也不會對台灣歷來的地方派系勢力、選舉深度介入。深悉台灣政經社會實情的美日政府,也知道投票結果的意義在哪裡。因此,支持台灣共識與否的態度,既確定你將投票給那個政黨、那個縣市首長,也確定你對自己現在財富與未來的選擇。雖然這個影響不會立即且明顯的表現出來。

文/林修正 (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