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鬆綁多項防疫措施,昨(3)日更宣布11月14日起確診者居家照護縮短至5天,隔離期若快篩陰性可以提前解除為自主健康管理,因此稱為「5+n」措施,不過現行隔離制度仍為「7+7」。針對即將上路的確診隔離新制,《新頭殼》為大家整理5大Q&A,以供參考。
Q1:現在若確診要關幾天?
現行制度仍為「7+7」,7天居家照護隔離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
11月7日起改為「7+n」,居家照護隔離滿7天後,若快篩陰性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11月14日起改為「5+n」,居家照護隔離滿5天後,若快篩陰性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11月14日起實施隔離「5+n」新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5+n」制度不是「5+0」,因為後面自主健康管理0到7天都有可能,意即隔離完5天之後,快篩若為陰性就不用自主健康管理,但若一直無法測出陰性,都是陽性,7天后也可以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Q2:「7+n」改「5+n」轉換期該選哪種制度?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所有政策均依照「確診時間」,如11月6日以前確診的人要進行的是「7+7」,11月7日至13日確診就是「7+n」,11月14日確診則是改成「5+n」。
Q3:「5+n」隔離完5天後仍快篩陽性是否能出門?
王必勝指出,隔離5天之後就可以出門,不論篩陰篩陽都可以出門,若篩陽則需要採取自主健康管理。
Q4:接觸者需要隔離嗎?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1月7日起同住接觸者一律改為「0+7自主防疫」,王必勝也表示,同住接觸者居家隔離「走入歷史」,只剩下確診者要隔離。
指揮中心說明,確診者接觸者「0+7」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為原則,需有獨立衛浴,且應盡量避免接觸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者等高風險對象,有症狀也要在家休息,並以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也禁止前往醫院探病、陪病,建議後延後非急迫需求的醫療或檢查。
在自主防疫期間,同住接觸者外出需有2日內家用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並且外出、上班、上學期間全程佩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後立即佩戴口罩。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用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
Q5:只隔離5天是否還具有傳染力?
王必勝指出,專家決定放寬確診者隔離天數,主要是考量目前疫情下降趨勢非常明確;而即使快篩陽也不代表有一定的傳染力,例如有些人之前PCR檢測CT值超過30,雖然判定是陽性確診,但傳染力非常弱。
Q6:隔離天數未來是否會再縮短?
王必勝表示,專家針對疾病特性來建議隔離天數,若現在本土疫情以Omicron的BA.5為主流的情況不變,因其在一定天數仍有一定傳染力,隔離天數要再降下去,對疾病傳播的蔓延、防治會有問題,再縮短隔離天數的機會較小。
11月14日起確診者居家照護縮短至5天,隔離期若快篩陰性可以提前解除為自主健康管理。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