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丹麥26日發布海上航行通報,要求所有船隻避開位於波羅的海西南部的波恩霍姆島(Bornholm)半徑5海浬區域,原因是俄羅斯海上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發生漏氣事件,這些洩漏的天然氣正排向波羅的海中。而俄國官媒《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援引運營商「Nord Stream 2 AG」報告,指除未啟用的「北溪2號」出現管道壓力驟降外,「北溪1號」的2條管線也出現相同狀況,該公司表示3條管線同時損壞無法評估修復時間。而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則推測存在「蓄意破壞」的可能性。

綜合外電報導,全長1200公里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雖尚未核可投入營運,但26日發現管道內殘存的密封氣體壓力驟降,經評估認為可能是氣體洩漏,而洩露位置可能為往來船隻造成威脅,丹麥政府於是下令封鎖管制特定區域。

《每日鏡報》報導,專家評估管線同時出現相同異常狀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無法排除「蓄意破壞」的可能,而要在海底管線進行破壞,則又可能需要專業的潛具輔助,因此認為「與烏克蘭有關的勢力可能參與其中」。

《每日鏡報》更指出有2種可能的破壞動機版本,其一是「北溪1號」關閉後,俄羅斯天然氣只能通過過境波蘭的「亞馬爾-歐洲」管道或烏克蘭管道系統向德國和中歐輸送。可方便烏克蘭藉以鉗制俄國能源輸出。第二個版本是將破壞行動歸咎於俄國進行「能源戰」,將推升天然氣價格、歐洲能源危機的罪名全部指向俄羅斯。但目前並無任何「蓄意破壞」的證據支持論點。

根據了解,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是一條由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經波羅的海海底通到德國盧布明市(Lubmin)的天然氣管道,耗費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211億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提供一半的經費,其餘費用由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法國Engie集團等西方能源公司出資,2021年9月完工,但受到俄國入侵烏克蘭戰事影響,德國中止「北溪2號案」審核程序,以致至今尚未啟用。據計算「北溪1號」與「北溪2號」管線若同時運作,將每年可向歐洲運送11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相當於歐盟(EU)全部國家每年用量25%以上。

目前俄國營運商僅表示事件還在調查中,首要之務是找出可能的洩漏點,再研判可能造成洩漏的原因及研究修復方法。德國方面表示,現在德國天然氣儲量約有91%,短期間之內還不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