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天然氣價格正在推動歐洲製造商轉向美國。對此不少專家認為,歐洲能源危機的大贏家是美國經濟。越來越多生產鋼鐵、化肥和其他基本商品的歐洲公司正在將其業務轉移到美國,因為在那裡有更穩定的能源價格。

美國近來公佈一系列針對製造業和綠色能源的刺激、支持措施,專門生產化學品、電池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品的公司將從這些政策中受益。與之對應的是,歐洲能源價格的劇烈波動和供應鏈中持續存在的問題有可能引發去工業化。

9 月 23 日,標普全球旗下數據機構 IHS Markit 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 9 月製造業 PMI 初值由上月 49.6 降至 48.5 ,創 27 個月新低。標普全球認為,如果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封鎖的幾個月,歐元區製造業、服務業及綜合 PMI 已跌至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德國《商報》報導,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正在擴大其在北美的業務。華盛頓以廉價能源和低稅收吸引德國公司。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如果算起成本帳,搬到美國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德國《商報》稱,由於歐洲天然氣使用成本幾乎是美國 8 倍,北美等地區的供應商正在崛起。同時,由於對天然氣的高需求和激烈的全球競爭,位於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製造業目前已經限制或關閉了大部分產能。阿姆斯特丹化學公司 OCI NV 的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霍什稱,該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擴建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合成氨工廠。

據《商報》報導,國俄克拉荷馬州州長凱文·斯蒂特說,在過去 14 個季度中,「我們有 11 個季度的能源成本在美國是最低的」。喬治亞州商務官員也表示 :「我們的能源成本低,電網穩定」。

德國聯邦政府已經認識到高能源價格可能導致經濟結構發生永久性變化的危險。德國面臨重要產業外流的威脅,德國聯邦政府國務秘書兼總理府首席經濟顧問約爾格·庫基斯稱,鋁、玻璃、陶瓷、水泥和鋼鐵等生產商發現美國的能源價格更便宜。庫基斯承諾 :「我們將在救濟方案中採取對策」。

據德國《柏林日報》報導,美國能源企業目前向歐洲輸送的液化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因為利潤太高了,而且美國國內能源供應足夠。

據報導,在今年 3 月,歐盟的天然氣購買成本一度是美國的 10 倍。即使在現在,現貨市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由於高昂的能源價格和迫在眉睫的衰退,德國工業陷入了越來越多的困境。

據《商報》報導,許多工業部門現在正在減產,以節省天然氣和電力。這主要影響能源密集型行業:鋼鐵行業減產約 5%,化工行業減產 8%,化肥行業甚至關閉了德國 70% 的產能。

隨著企業報告業務狀況惡化,以及與能源成本飆升相關的價格壓力加劇,歐元區很可能陷入衰退。標普全球公司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克里斯·威廉森於 23 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洲 PMI 初值暗示,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將萎縮 0.1%。克里斯·威廉森認為,德國正面臨著最嚴峻的形勢,儘管有一些跡象表明供應鏈瓶頸有所緩解,但重點顯然已從供應鏈轉移到能源和生活成本上升,這不僅打擊了需求,在某些情況下還限制了製造業生產和服務業活動。與此同時,能源成本飆升重新點燃了通脹壓力。隨著供應短缺的緩解,通脹壓力在前幾個月曾出現一些降溫跡象,但現在正在加劇。

歐洲天然氣使用成本幾乎是美國8倍   圖:翻攝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