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日前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引發各界熱議,《今周刊》特別邀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兼任教授湯先鈍全面剖析。

自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案》(TPA)以來,引發了台灣公眾的激烈爭論,一些評論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力,而另一些評論則達到荒謬的邊緣。

部分台灣新聞評論員、政界人士和退役軍官甚至提出,台灣政府應該拒絕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以維護國家尊嚴和自豪感。有人聲稱,該法案實質上將引發與中國迫在眉睫的戰爭,從而將台灣推向對中國發動代理人戰爭的最前線。還有一些人預測,用通過這項法案,美國清楚地表明,如果中國確實入侵台灣,美國將不參與任何軍事介入。

我對回應所有這些過度有創意、過度延伸、過度思考、缺乏思考邏輯,甚至是動機複雜的「高見」沒有一點興趣。我想指出的是該法案的明顯目的,該法案在一起頭就開宗明義地指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的目的就是促進台灣安全,確保地區穩定,並嚇阻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侵略台灣。」套一句美國政治俚語:「這是嚇阻,笨蛋!(It is deterrence, stupid !)」

請注意以下關鍵章節,包括第一條第四項(SEC. 104)的指定和改名台灣代表處;第二條第四項(SEC. 204)的台灣安全援助倡議;第五項,關於不對稱能力定義的要求;第七項的軍事規畫機制。以及第九項,優先考慮台灣的超額國防物品轉讓。

多項章節彰顯「和平制約」 認定台灣是非北約盟友

另外,同樣是在第二條,第十項條文涉及對台灣進行快速軍售,並要求美國政府須因應中國對台力量而提出威懾措施;第十二項攸關增加年度戰爭儲備和對台灣的支持;第十三項是將台灣指定為非北約主要盟友。而第三條第一項則指出,應對中國對台的各種影響、信息行動,美方應提出戰略。最後,法案第八條的標題則是「兩岸穩定的威懾措施」。

如果這些重要章節還不能明確彰顯該法案的核心目的和內涵,以及美國國會對台灣防禦的堅定承諾,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了。我的結論是,該法案將成為影響美中台三國正面與和平關係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雖然我認為此法案無償提供的美元數額,不足以滿足台灣的長期需要,但加上其他後續的補充條款,以及未來預期的支持,這項法案至少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我最主要的批評是,除了SEC. 204的結尾條款(要求只有在台灣較前一年度增加了國防開支時,才能提供此類資金)之外,其他條文並未明確附加台灣須先具備的相應條件,這可能會誤使台灣人相信一切都可以依賴於美國政府。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今周刊》第1344期)

(閱讀全文… https://bit.ly/3DGkZSU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台東池上6.8強震!這群人憶23年前那晚的102秒…來看台灣「10大強震」多恐怖
https://bit.ly/3UqUkzz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金控股EPS倒數最後4個月拚挽救:這2檔依衰退比例,明年股息恐不會太好看
https://bit.ly/3LCPo6D

 

《今周刊》第1344期。   圖: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