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嘉義縣長參選人王育敏5日公佈「嘉義荷蘭村」政見,結合國土規劃大師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出整治嘉義縣沿海地區淹水問題的方案,嘉義縣政府隨後發佈新聞指出,經過幾年治理,嘉義縣大多數村落已擺脫淹水之苦。 

嘉義縣政府表示,嘉義縣治水以統計過往村落的淹水記錄及淹水天數分析,以淹水村莊為核心,總檢討如何提高抗水能力及達到不淹水,經過幾年治理,從滯洪池、區排治理、抽水站、智慧防洪網、設置村落圍堤、移動抽水機更新及淹水感測器佈置等,有效增加抗洪能量,大多數村落已擺脫淹水之苦。 

縣府指出,2006年以前,嘉義沿海東石、布袋、義竹每逢颱風豪雨就淹水,甚至在冬天漲潮時連未靠海的東石龍港村,沒下雨水溝的水也會溢流到路面。 

2006年起,縣府以8年800億治水經費,依水利署規劃律定區排的保護標準為10~25年(含地層下陷預估量)洪水1日排除保護標準,村落部分則提高至50年保護標準,以村落防護方式逐年改善淹水問題。 

以東石鄉為例,型厝、塭港、附瀨、龍港、三家、塭仔、圍潭、港墘、鰲鼓、四股、網寮都以村落防護方式改善,淹水問題已獲得大幅改善,對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有很大幫助。 

800億計畫執行期間又遇上88水災,縣府藉由流綜計畫經費調整治理方向並著重在廣設置蓄洪池,以空間換取時間,有效降低淹水程度,後續又以前瞻計畫持續治理,截至目前共完成區排治理153公里、抽水站250座及村落防護36處。 

為因應近年來極端氣候常發生的短時強降雨可能釀災,縣府已完成23處滯蓄洪池、面積753公頃,滯洪量達到1,530萬立方公尺,228台移動式抽水機預佈(加上移動式抽水機平台)能持續抽水降低淹水災情,並利用智慧洪汛網GPS加上254處淹水感知器,即時掌握水情資訊,同時結合民間自救力量成立自主防災社區,以面對極端降雨的威脅。 

縣府將持續執行水環境計畫,在區排中上游處擴大河道,以生態工法將洪水留在中上游,達到兼具生態環保與保水減災效果。 經過多年的治理,沿海地層下陷已減緩,易淹水村落也不再淹水,村民安居,治水防洪已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