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館藏「翠玉白菜」名聞遐邇,有中國外交官透過推特宣稱:「翠玉白菜於1949年從北京故宮遷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可見海峽兩岸是一家人」,這番言論卻遭全球網友嘲笑,反讓國際社會更難接受中共統戰思維,然而又正值四川成都爆發武漢肺炎疫情,當局對人口千萬級的成都進行封城,民眾倉皇搶購物資。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直言,有無數的中國人還在為吃的問題所困擾,中國官員在網上鼓譟「翠玉白菜、兩岸一家親」之前,應該有很多事需要去關心、去幫助。

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表示,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在推特曬出台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照片,並附文寫道「翠玉白菜於1949年從北京故宮遷至台北故宮博物院,可見海峽兩岸是一家人」、「中國必須統一、一定統一」。這和先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以台北有多家山東餃子館、和陝西麵食館為理由,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樣,都是無厘頭的邏輯。如果依照他們的標準,世界地圖就該全面改寫了。中國的外交官張嘴閉嘴就拿「食物」說事,的確是很有中國文化的特色。

矢板明夫提到,蔣介石從北京帶來三件知名度極高的文物,除了翠玉白菜還有毛公鼎和肉形石,合稱台北「故宮三寶」。因為毛公鼎酷似「火鍋」,翠玉白菜為「大白菜」造型,肉形石形似「紅燒肉」,而被稱為「火鍋、白菜、紅燒肉」。每一樣都和「吃」有關。價值連城的國寶,用日常食物有關的名詞命名在世界上好像並不多見。比如說由日本皇家傳承,被稱為三種神器的日本國寶: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分別是一面鏡子、一把劍、和一塊玉佩,都和食物沒有關係。

矢板明夫指出,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有數的農耕大國,但幾千年來天災人禍不斷,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饑荒出現。或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在語言中也能感到大家對食物的執著。比如說,被人告上法院叫「吃官司」;被人佔了便宜有苦難言叫「吃啞巴虧」;被人拒之門外叫「吃閉門羹」;受人歡迎叫「吃香」;混得好叫「吃得開」;混得不好叫「吃苦頭」;嫉妒別人叫「吃醋」⋯⋯把生活中的百態,都和「吃」聯繫在了一起。

矢板明夫續指,聊這個話題是因為看到了朋友傳來的幾張四川省成都市在封城前,市民搶購食物的照片,大家瘋狂地從市場搶光了所有的能吃的東西。這說明了市民們對未來的不安,和對政府能力的不信任。如今仍然有無數的中國人還在為吃的問題所困擾。中國的官員在網上鼓譟「翠玉白菜、兩岸一家親」之前,應該有很多事需要去關心、去幫助。比如說在成都,以及被封城的其他城市,凡是能搶到食物的,都是相對有錢、有體力的人。現在,一定有很多弱勢群體正在家中嗷嗷待哺。

中國網友po出成都封城前,民眾瘋搶物資情形,後車廂一堆生豬肉(左圖)與掛滿活雞的車子,讓人傻眼。   圖:翻攝自石言囈語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