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熱傳名為「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文章,認為傳統上的「鎖國」導致中國近代落後觀念是過時的,遭到網友認為這是要洗白鎖國造成的傷害,推崇「鎖國有利論」。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昨(29)日晚間發表看法,對此提出幾點看法。

胡錫進文章表示,他已通讀全文,文章認為「閉關鎖國」不是中國古代既有概念,而是晚清中日語言嫁接產生的歷史名詞,不是對明清時期對外政策的客觀描述。 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殖民勢力,明清時期採取了以「自主限關」為主要特徵的限制性政策。 

胡錫進表示,論文認為不應該用「閉關鎖國」來描述,這個概念極不準確,文章主張用「自主限關」這個詞取而代之。

胡認為,該文反對對明清的對外態度進行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全盤否定、論證了「自主限關」對當時國家安全的某些合理性,以及抗擊倭寇等正面作用,但同時該文並未總體上肯定「自主限關」政策及其背後中國當時統治階層的世界觀,該文對「自主限關政策造成的歷史負面影響保持了批判態度。

胡錫進指出,該文章存在有些人會放大文章內容,給該文貼「宣揚」閉關鎖國「有利」標籤的風險,不清楚中國社科院課題組對此是否有預先的研判。有人認為該文是在鼓吹「新閉關鎖國」,這種偏激言論顯然是有害的。

胡錫進表示,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十分堅定,上周中美就達成艱難的協定,就是這一決心的最新證據。所以近期的爭論不合時宜且偏移現實,是在圍繞一個「偽命題」較勁。

而此文章也引發外界媒體關注,有港媒認為該文章有為「政治服務之嫌」。

《大紀元時報》評論員唐靖遠今 ( 30 ) 日分析,中共現有兩條路線,一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路線,核心口號是搞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以政治安全為中心,而另一條是延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唐靖遠表示,文章使用「自主限關」,就是讓習甩脫「開倒車」的標籤,達到他想要的「政治安全」、「不受西方意識形態侵略的安全」,去繼續完成他要達到的目標。

 

中國多地封城,圖為蘭州市景。   圖 : 翻攝自新華社(資料照)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   圖:翻攝微博(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