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論文引發爭議, 不少人對「論文」產出過程有所疑惑,更讓許多政治人物的論文都被拿出來檢視。ICU名醫陳志金在臉書上以「某教授 4位研究生」為例解釋碩士論文產出的過程, 並直言「碩士論文就是碩士畢業前的『作業』……。」因此他認為,現在以期刊論文(職業選手)的標準來檢視它的品質,「是不是過於嚴苛了一點?」

陳志金表示, 學術圈的人都很清楚,對於指導教授來說,碩士生的論文,絕大部分都無法發表於國內期刊,更別說是SCI/SSCI期刊了!換而言之, 這些論文是沒有產值的「作業」。他也表示, 當然也有研究生很認真寫論文的,「可以發表SCI就是對自己的努力,最好的肯定。也不需要為了這篇文章而覺得受委屈。」

他指出, 很多碩士畢業後若走上研究和教職的路,再回頭看自己當時的「碩論」,很多人都希望它永遠的藏在國圖的某個角落就好!「誰會想到,多年以後,竟然會被人家挖出來看,還認真的比對?」

他說明, 當年的論文就是研究生「學習」如何做「研究」、「寫論文」的作業,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初體驗」,也可能一輩子,也可能只有那麼一次),從前言、研究目的、方法、統計……等面向,在毫無頭緒之下,指導教授或學長姐,可供一些範本給研究生參考,而稍有規模的還會有「模版」可套。

他舉例,某教授是研究漁業的,那他的4位研究生,可能就是1人寫1篇,寫甲魚、乙魚、丙魚、丁魚,討論相同主題的論文,從前言、目的、方法、統計……自然就會很「相似」(甚至一樣)!資料也可能是教授的計劃案或是博士生的論文所收集來的,再拆解分給4位碩士生去寫。

他說明,這些「參考」範本,能夠「抄多少」,「抄的時候應該要如何改寫」,有很多研究生也不一定有概念;再加上有修業年限的壓力,不宜對碩士生的這項「作業」過於挑剔,可能也是指導教授們普遍的共。他進一步指出, 也可能是教授們太忙了,不見得有時間好好的看。

因此陳志金認為,碩士論文很像是初學毛筆字的「臨摹」,而如果現在以期刊論文(職業選手)的標準來檢視它的品質,是不是過於嚴苛了一點?但他也樂觀地說道,以現在的社會氛圍,以後是不是應該要更嚴格的看待「碩士論文」的品質?對此事他當然是樂觀其成!他也對台大喊話, 認為台大要遴選新任校長了,「期待候選人們,能對這個議題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