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家大型國有企業昨天宣布將從美國下市。彭博指出,這些公司紐約上市股票成交量低,退市對公司本身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但此舉凸顯了中美緊張關係的升級。

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上海石化等5家大型國企相繼宣布其ADR(美國存託憑證)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市。

由於正值中美稽核監管協議草案協商之際,加上有超過百家的中概股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面臨退市風險名單,因此這5家企業的舉動格外引發市場關注與憂心。

據彭博報導,美國在安隆公司(Enron)因會計醜聞倒閉後於2002年頒布「沙班斯-歐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稽核情況必須接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管理委員會(PCAOB)的檢查。在隨後的20年談判中,中國始終拒絕讓美國監管部門檢查中國企業稽核情況。

隨著前總統川普任內中美之間緊張關係升級,這個長期的會計問題逐步演變成政治問題。

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咖啡零售連鎖店瑞幸咖啡被發現2019年大部分營收刻意偽造。2020年,美國國會兩黨罕見採取一致行動,要求總部在中國和香港的美國上市企業最終必須允許接受美國的稽核檢查,否則不得在美國市場交易。

中國企業之所以要到美國上市,是被美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厚的投資者基礎所吸引。通過在美國上市,這些企業可以在一個可能更快的時間框架內,進入波動相對小但規模更大的資本池。

中國本土市場雖然規模也龐大,但發展相對落後。在這樣一個受國有銀行約束的金融體系中,即使是優質公司也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籌資。

但批評人士稱,中國公司一邊享受著在市場經濟中的交易特權,包括進入美國股票交易所,一邊又拿著政府的支持和進行不透明運作。

除了檢查稽核情況外,2021年生效的「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還要求外國公司披露是否受到政府控制。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民營企業可能會辯稱沒受控制,但其他有政府大量參股的公司可能應付起來就比較難了。

截至2021年5月,向國會匯報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列出在美國主要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全國性國有企業總計有8家。分別是中國石油,中國人壽,中國石化,南方航空,華能國際,中國鋁業,東方航空和上海石化。這次宣布下市的5家大型國企都在其中。

中共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指出,由於中石油、中石化等都是中國的國家級戰略企業,它們不太可能將自己的內部稽核事項完全向美方交出底牌,讓後者洞悉企業內部的一切,這涉及中國的國家安全。所以中美雙方一直就此進行磋商,但未達成共識。

胡錫進並稱,貿易戰以來,美國國內一直有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時中國占了便宜,美方是在「養虎為患」的極端議論。稽核糾紛發生在這一大背景下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說,「外國公司問責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衝著中國企業來的。

香港盛寶金融公司(Saxo Markets)大中華區市場策略師黃永輝也表示,這些國有企業屬於戰略性產業,被視為可以獲取中國政府可能不願透露給外國監管機構的訊息和數據。

彭博產業研究策略師馬文.陳(Marvin Chen)表示,由於這些公司紐約上市股票成交量低,下市對公司本身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但此舉凸顯了中美緊張關係的升級。

但事實上,中概股面臨的下市威脅還不止來自稽核問題,中國網路叫車平台滴滴已決定將從美國下市,因為中國監管部門擔心該公司擁有的大量數據可能被外國勢力所利用。

如果拒絕向美國監管部門提供財務稽核數據,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200多家中港公司面臨從美國下市的風險。不過,中國公司在今年甚至2023年都不會被要求下市。

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若企業連續3年不遵守稽核檢查要求,將禁止企業的證券在SEC掛牌交易。但如果這家企業後來可以證明獲得SEC批准的註冊會計師事務所認可,還是可以重新回美國上市。

不過SEC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7月透露,如果美國議員表決通過目前正在審議中的法案,除牌時間表可能由2024年提前到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