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把頭搖一搖。風停了,又挺直腰。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高。小草,實在是並不小。

從這首戒嚴時代黨國意識超濃郁的校園民歌〈小草〉裡就能看出,真的,還好這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要是還有其他的中國,全世界的人都會被煩死。這邊有人要歌頌小草能低頭彎腰經歷風雨,那邊又有人在罵牆頭草總是風吹兩面倒。

70高齡的台灣(小粉紅堅持的「中國台灣」)藝人李立群,近年來與女兒長居上海,7月3日回台退休,才剛說了「打起仗來都會死守在台灣」,就遭小粉紅痛批「牆頭草」,難道李爺爺為了當解放軍內應而死守在台灣也不行嗎?李立群只好改口「期待兩岸和平統一的日子早日到來」。

8月3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一堆舔中的台灣藝人搶著轉發央視「世上只有一個中國」,李立群晚了一周才跟著轉發,不但台灣民眾不滿,中國網友也不爽,現在連香港的屎尿屁導演王晶也趕著來補刀。

2022年8月11日《蘋果新聞網》報導〈導演王晶「台灣藝人都兩面派」 點名李立群「世上只有一個中國」還差後半句〉:

「台海情勢升溫,許多在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紛紛轉發中國《央視》發起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活動,70歲資深藝人李立群因為晚了一周才跟上腳步,結果不但中國網友不埋單,傳出代言的醬油換人。

如今香港導演王晶更是補插一刀,王晶砲轟李立群,認為他只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還不夠,必須再加上『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支持祖國統一』才行。

據中國《搜狐新聞》報導,王晶表示,自己不喜歡台灣,『因為大部分明星藝人的態度模棱兩可,都是兩面派』,他認為如果這些台灣藝人真的心向中國,『請你們當著台灣人民的面,在公眾場大聲說出來,支持祖國統一,台灣是中國的。』

王晶也點名李立群,表示李立群的言論讓人感覺很不好,總是要人去猜測真實的意思,『這樣的演員,不真實』。」

只准王晶放火,不許立群點燈嗎?

對那些被大中國謊言洗腦過的小粉紅來說,只要不放棄台灣國籍,別說是李立群,就連黃安、劉樂妍、方芳、台灣表妹、歐陽娜娜……也都還是台獨,必須進集中營接受再教育。李立群被小粉紅罵做「兩面派」,也不能說冤枉了他。

但是連屎屁尿導演王晶也來湊熱鬧,猛踹李立群一腳,這就有點誇張了。難道只准王晶放火,不許立群點燈嗎?

1988年1月21日《聯合報》第24版影視娛樂報導〈戲院業領會經國先生家屬德意 取消大殮日停業決定〉:

「為善體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家屬關懷民生的心意,戲院業者昨天取消在大殮當天停業的決定。……

多位港星為追悼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昨天清晨前往總統府參加升旗典禮,並到榮總靈堂祭悼。這些港星包括劉德華、曾志偉、陳百祥、馮淬帆、劉嘉玲、李美鳳,以及導演王晶。

昨天,他們並前往華視參加《我最敬愛的經國先生》和《周末派》節目錄影。」

劉德華還是新人時,頂替周潤發拍了許鞍華導演的《投奔怒海》。但越共不開放劇組來境內出外景,而剛結束「懲越戰爭」的中國,則歡迎許鞍華來海南島拍。可是這麼一來,又被國民黨依「戡亂時期國片處理辦法」列為匪片,新人劉德華也因此成為警總黑名單上的「附匪藝人」,日後必須來台灣叩拜哭靈,奔喪表態。

曾志偉的爸爸曾啟榮(《金錢帝國》裡的陳奕迅),是《五億探長雷洛傳》裡呂樂(劉德華)的帳房。呂樂與曾啟榮都因鉅額貪汙,被港英政府通緝,躲在台灣由兩蔣庇護。因此寶媽才會在與曾志偉宣布離婚後,卻帶著曾志偉的父母以及女兒曾寶儀住在娘家的台灣。曾志偉也必須來台灣為蔣經國奔喪,這是家庭因素。

馮淬帆1944年生於廣東省順德的粵劇世家,父親馮鏡華善演老生,6歲時全家遷至香港,14時父親因香港粵劇沒落而回廣州演戲,文革後下落不明,因此馮淬帆痛恨共產黨,心向國民黨,熱愛中華民國,會來台灣奔喪也不奇怪。

那麼問題來了,導演王晶一生所拍的幾百部電影,全都是香港人公認為屎尿屁之流的爛片,與政治扯不上關係,蔣經國是鞠躬盡瘁,還是惡貫滿盈,都與他無關,他為何也跟著來台灣湊熱鬧?這就要從王菁的父親王天林說起了

「粵語片清潔運動」後的王晶老爸

1927年生於上海的王天林,原本家境不錯,但10歲時因父親去世,從此淪為貧困。在上海讀到中學一年級時又遭遇日軍入侵,他輟學跟着做電影買辦的叔叔,到廣州與珠海一帶討生活,最後到了香港。

直到1947年,王天林才在電影《金粉世家》的劇組裡,擔任片場的錄音助手。另一位年紀較大的攝影助手梁洪就勸他,識字的年輕人當錄音助手沒前途,未來最多只能當錄音師,要當場記才有機會成為導演,在片場獨當一面。

王天林聽了梁洪的建議,後來向導演洪叔雲爭取改做場記。藝術家性格的洪叔雲的脾氣火爆,經常在片場一怒之下就甩手走人,王天林只好代替導演做各種工作,因此學了多種技術。當其他導演分身乏術或想偷懶時,王天林也都搶著代做,慢慢的王天林就升為導演助理、副導演。

1950年才23歲的王天林,就已當上了導演,處女作《峨嵋飛劍俠》拍得有模有樣,之後幾年,又拍了一堆武俠片。也因韓戰爆發,中國進入鎖國狀態,上海不再拍片,台灣也還沒能力拍片,香港電影一枝獨秀。雖然本埠市場不大,但靠著其他海外華埠市場,除了國語片與粵語片,連廈語片、潮語片及滬語片也都在香港搶拍。

王晶的拍片風格雖與父親不同,但基本邏輯卻來自於家學淵源,就只為了一個字:錢。20幾歲的王天林,當時不管哪種語言的電影,雖然聽不懂閩南語,但只要有金主願意出錢,他都搶著去拍。就像王天林說的,泰國片他都能拍了,還有什麼電影是他不能拍的?

由於拍片強調「多快好省」,因此進度與預算都掌控得不錯,王天林成了當時業界CP值最高的導演,被尊稱為「黃大仙」。但也就在他年少得志,名利雙收時,王天林遭遇了內憂外患的雙重危機。

王天林的內憂,就是娶了個好賭的妻子,你賺得多,她就賭得更大,但這還可以靠王天林的「勤能補輸」來打平,外患就更麻煩了。當時香港各界聯合發動規模浩大「第3次粵語片清潔運動」,讓王天林面臨無片可拍的窘境。

所謂的「粵語片清潔運動」,是由於戰後大量中國難民湧入,重回英國統治的香港社會尚未復原,就立刻出現了各種的社會問題。粵語片業者於是抓緊時機,為市民提供廉價的娛樂,推出了很多「7日鮮」影片。跟日後台灣的朱延平或劉家昌一樣,這種導演只需要一星期就能完成的「7日鮮」,品質當然就是粗製濫造。

1950年代之前2次的「電影清潔運動」,都是香港人自己發動,成效不大。但第3次則是由上海來的電影從業人員發動,在大量資金人才與技術的切入,加上本地粵語片製片、編劇、導演、演員如高魯泉、紅線女、秦劍等164人聯合發起,聲勢與前2次不可同日而語。

大批上海電影人進入香港,並且拍攝國語片後,已經是粵語片導演的王天林,也是能屈能伸,接受屠光啟的邀請,在國語片裡任副導演。而「多快好省」高CP值,脾氣好願收導演爛攤子,協調度高又能安撫演員,讓王天林又成了國語片裡的「副導王」,連新華影業的老闆張善琨都風聞其名,希望與他合作。

王晶為何要來台灣為蔣經國奔喪?

電影在上海發展了半世紀,無論劇本、布景、燈光、錄音、剪接等各種技術,早已擺脫了草創期「舞台劇電影」的陰影。不料內戰讓上海製片業遭受浩劫,市場也分割成「一中一台」,面對前後方都吃緊的窘境,逼得張善琨只好走回頭路,重拍成本最低的舞台劇電影。

張善琨把1930年代作曲家黎錦輝的流行歌〈桃花江是美人窩〉,改編電影《桃花江》。但大老闆的這個「瘋狂」決定,別說是片商反對,連演員出身的妻子童月娟也都不解,到了這個時代,就算是李麗華的片子,也不過穿插一兩首歌點綴一下,誰還要看那種從頭唱到尾的歌唱片呢?

況且《桃花江》還不只是拍攝前遭片商反對,拍攝過程也波折連連。因為照常理推斷,既是標榜「插曲十二支、支支動聽」的老派歌唱片,扮演女主角村姑麗蓉的女星,當然要找會唱歌的女明星來演才對啊?

偏偏好事多磨,張善琨屬意的女主角賀蘭,一聽是這種老掉牙的歌唱片,當然興趣缺缺,張善琨只好找公司剛簽約另一影星鍾情擔綱。但鍾情根本不會唱歌,只好再請作曲家姚敏幫忙,交給他的胞妹姚莉幕後代唱,《桃花江》才勉強開拍。

電影是開始拍了,但麻煩卻還沒結束。當時新華公司為了配合紅星李麗華檔期,人力調度不來,加上沒人看好這樣的電影。於是交給首次導演國語片的王天林負責,攝影師前後換了七個,連助手都要趕場,拍出來的片子別說什麼細膩,連風格都無法一致。

至於燈光場景,更是慘不忍睹。童月娟在回憶錄中甚至明白說出:「我們利用溪邊佈置人工桃花林,桃花都是用紙做成。」剪紙做花黏在樹上,拍電影的道具竟比話劇還簡陋。但《桃花江》在台灣上映時,賣座登上1955年國語片冠軍。

原本耗費重資,請了紅星林黛主演的《金鳳》、《漁歌》與李麗華主演的《盲戀》、《一鳴驚人》等大片,全都不敵王天林因陋就簡的《桃花江》。從此國語影壇「無片不歌」,也為1963年邵氏李翰祥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舖下根基。

王天林的國語片《桃花江》在台灣熱賣後,日後香港拍的國語片,就更加依賴台灣市場。張善琨與妻子童月娟,不僅每年組團前往台灣參加勞軍、雙十國慶與「蔣總統誕辰」等紀念活動,擔任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主席的童月娟,甚至直接負責審核要銷往台灣的香港電影。台灣的人口比香港多,市場比香港大,以致香港電影高度依賴台灣市場,王天林以及後來的王晶,要來台灣為總統奔喪,也是情勢必然吧?

李立群出生在台灣,與王晶出生在香港,兩人要顧慮的後果當然不同。王晶義正詞嚴地要李立群表態,還要在中國對台灣試射飛彈後,喊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支持祖國統一」,那不就跟1988年逼王晶跪在蔣經國靈前,高喊「鄧小平萬歲,支持中共血洗台灣」一樣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