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戒嚴時代開始,黨國勢力壟斷的華國影視圈,尤其是老三台,就始終遵守這一則天條:「我們都是中國人,在中國境內,絕對不能歧視任何人,除了說台灣國語的以外。」

偏偏他們的祖國不配合,一再對台灣對飛彈,現在搞歧視台灣國語的地獄梗,只怕會招來眾怒。於是大中國歧視鏈又開發了更新的底層,這次被鎖定的是更無反抗能力的越南新住民。

2022年8月5日《新頭殼》報導〈阿翰「越籍角色阮月嬌」遭連署抗議!家樂福廣告緊急下架〉:

「網紅阿翰拍攝中元節廣告,模仿知名越籍角色『阮月嬌』竟遭台灣越裔總會連署抗議,痛批家樂福『沒水準當有趣』,目前廣告已被緊急下架。

中元節將近,各家量販店也祭出創意廣告吸引民眾,阿翰日前以三位知名角色分別是越南籍的阮月嬌、少女羞羞草和算命阿姨廖麗芳,參與家樂福的中元節廣告。

不過廣告才上架沒多久,台灣越裔總會的會長陳鳳凰竟發函向家樂福抗議,主旨寫下『請即刻停止以嘲諷越裔新住民當有趣的沒水準廣告,並公開向社會及越裔新住民同胞致歉。』

陳鳳凰在陳情書中針對越籍角色阮月嬌表示,如此龐大的量販企業竟犯下這種錯誤,進一步痛罵『每一秒的模仿口音,都是一次次如美工刀般劃過新住民及子女的心』,希望家樂福即刻將廣告下架並公開道歉,……而家樂褔目前除了下架廣告外,並未發出道歉聲明。」

大中國主義的政工為何要這麼拍?

其實老狗玩不出新把戲,這種用弱勢族群口音來當「地獄梗」的低俗表演。鄉民們上網去回顧一下「偽中幫」的模仿秀,就能破解這些黨國政工的洗腦模式。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執政的那20年,「偽中幫」這些明明就是低級趣味,卻以高級外省人自居的編導及演員,用各種他們自以為是幽默的套路,故意說著台灣國語,去醜化李登輝與陳水扁,甚至他們不從政的家人,暗示他們這些台灣人「德不配位」,沒資格當總統。

但是等到馬英九拿回政權,這些「偽中幫」的模仿秀就退出電視圈了。他們絕對不會模仿馬英九的口音,就像他們不會模仿蔣經國的寧波官話一樣。這些政工做節目,就只是為了對台灣人洗腦:講台灣國語的人,就只配在外省人家裡當幫傭,哪有資格當總統?

這麼多年的洗腦下來,會讓一些弱智的護航者不斷洗版,「太玻璃心了吧!會不會想太多!」「演員本來就會依照自身扮演的角色設定去揣摩腔調,廣告演出內容也沒有要醜化新住民。」「阿翰模仿的角色我最喜歡阮月嬌欸,覺得很可愛!」

護航者質疑,另一位油土伯喬瑟夫說的原住民笑話,難道就不是在傷害原住民嗎?喬瑟夫本人就是原住民,他來扮演平地人眼中的原住民,是用「違和感」來質疑,進而否定平地人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但演員阿翰既不是越南人,又不是女性,反串的口音又是越裔新住民及其子女的羞辱感和痛苦來源。這就像偽中幫長期諧擬非政治人物的陳水扁女兒陳幸妤一樣,這種把自己與同一族裔的快樂,建立在其他族裔的痛苦上,就是歧視,而且還是無恥且無知的歧視。

阿翰的模仿秀,究竟是不是掛模仿之羊頭,賣歧視之狗肉?反正海畔有逐臭之夫,這種以糟蹋弱勢族群的口音為賣點的低級趣味,就跟伯恩的地獄梗一樣,若觀眾是自願買票進劇場,或是上網點閱前有標示警語,那就勉強屬於言論自由範疇,本魯不予置評。

但現在阮月嬌這樣的爭議性角色,是堂而皇之地成為大賣場廣告,尤其是在電視播出時,觀眾沒有任何年齡限制,這種地獄梗的表演,就會被深化為成見,而成見會再深化為歧視,對那些要傳達大中國主義的政工來說,就達到他們預設的目標了。

老三台為何特准「下女阿桃」這麼說?

戒嚴時代老三台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都是當權者外放出來的鷹犬爪牙,配合高級外省人的意識型態,借推行國語之名打壓台語,連帶貶抑台語歌、台灣人甚至一切與台灣人有關的事物。

1970年代新聞局強制老三台,不僅壓縮每天台語節目在一小時內,且不得在黃金時段;甚至配合國民黨文工會的要求、要製作單位對台語演員在國語連續劇中,一定要說「標準國語」。

大量因電視普及而失業的台語片演員,好不容易進了老三台,卻又因台語戲被禁,國語不標準又不能演國語劇,無奈地接受二度失業的打擊。

但1973年台視的國語連續劇《台北人家》,劇中扮演下女「阿桃」的張琴,故意在劇中講著誇張的台灣國語,在講國語的高級外省人家中幫傭,鬧出了很多笑話,符合高級外省人的低級趣味,因此大受歡迎,配角逐漸變成了主角,台視甚至還為張琴量身打造了續集《再見阿桃》。   

同樣是不標準的台灣國語,台語演員說的就要被「糾正」;但外省演員張琴,模仿本省下女在劇中大講特講台灣國語,兩蔣鷹犬們卻視之為「劇情需要」,放任外省演員在國語連續劇裡用不標準國語糟蹋台灣人,製造族群階級等於品味標準的刻版印象。

這些高級外省人對待「不標準國語」的雙重標準,其無恥還真是難以形容。這種現象說穿了就是電視節目裡原則上絕不用台語,但以下3種情況則鼓勵多用台語:

一是要用粗話罵人時。
二是代表說話人是反派時。
三是形容很苦、很窮、很倒楣時。

大中國歧視鏈會因道歉而中斷嗎?

在推廣國語並嚴禁台語最激烈的1970年代,新聞局三令五申,國語不標準的台語演員,不能在八點檔國語連續劇裡出現,就連當配角也不行。於是老三台連續劇都出現大反轉,有人悲,有人喜,有人麻雀變鳳凰,自然也會有人鳳凰變麻雀。

華視《望你早歸》從台語改成國語播出,女主角劉秀雯國語流暢,完全不受影響,卻因男主角金塗的國語太不輪轉,節目部只好下檔改播新戲。台視《傻女婿》男主角長青,雖然從未上過學,連劇本都不會看,但為了不拖累女主角林美照,認真練習到連說夢話都是國語,而《傻女婿》也因此播了一年多。

另外來自宜蘭的台視歌仔戲演員司馬玉嬌,因為苦練國語有成,躍昇八點檔連續劇《女嬌龍》女主角,成了當時娛樂新聞的佳話。但這次的老三台八點檔男女主角大洗牌,最大的贏家當然還是演出「下女阿桃」的外省籍演員張琴。

台灣鄉下女孩子來台北幫傭,日語說成「下女」。戰後日本人引揚,來自中國的統治階級接手。1973年台視的國語連續劇《台北人家》,就是為了洗腦台灣人,說台語或台灣國語的少女,就是外省人家裡的女傭。

為了醜化台語,塑造階級意識的刻板印象,新聞局與老三台對於「三八阿花」與「下女阿桃」這兩個角色的台灣國語,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力推廣。於是配角變主角,甚至一再拍續集。華國影視圈受到當權者的激勵,對這樣的角色當然是「愛到最高點,心中有阿桃」。

2019年5月7日《蘋果日報》報導〈嘲「瑪麗亞」讓老師怒了!轟韓國瑜:傷害他人不痛不癢〉:

「昨日工商協進會舉辦開春後理監事會,邀請到高雄市長韓國瑜演講。現場有代表向韓建言,表示高雄缺乏『會說英文且有國際移動能力的中高階人才』,提議『引進派遣到國際上,菲律賓的白領以及技術人才到高雄』。

但韓國瑜卻回應『引進菲律賓人才,這恐怕對高雄人、台灣人心理衝擊大,因為瑪麗亞
怎麼變老師了』?」

從阿桃到瑪麗亞再到阮月嬌,這些高級外省人的大中國歧視鏈,就是這麼坦白直率。老子歧視你就是歧視你,完全沒有在拐彎抹角、半遮半掩的。

阿翰與韓國瑜一樣,在社會壓力下會道歉;但大中國歧視鏈卻不會中斷,他們已經在尋找下一個可以圍捕獵食的弱勢族群了。